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很勇啊!(第2/3頁)

還扯個屁啊!

但楊大使天天跟著,在大慶殿堪比垂簾聽政就很無恥了。

“大使欲幹涉我大明內政?”

禮部剩下最高的郎中錢古訓淡然說道。

他就是出使德裏蘇丹國的。

回來後專門寫書,對印度的種姓制推崇備至,認為這才是綱常有序,足以為萬世之法,還設計了一個大明版的種姓制度,甚至向朱元璋推薦,然後刺激了曾經的四等人那敏感神經,被朱元璋臭罵一頓拉倒。包括朝廷大臣對他的設想也不支持,不過雖然不支持,但對他這種廣采博引的鉆研精神,大家還是很肯定的,說到底他的設計本身想法是好的,只是時候不合適而已。畢竟這時候朝廷上下,都是當年的三四等人,算起來都是吠舍或者首陀羅,甚至部分都得算達利特,這才過去三十來年,你這種時候提出這種設計,很容易引起大家不好的回憶。

但是……

你這份心意大家懂。

所以他照樣官運亨通。

而這一輪辭官,禮部從尚書到侍郎全都跑路,就剩下四個郎中最高。

所以禮部需要上朝時候,就是四個郎中輪流過來,今天輪到他,其實各部都差不多,反正他們也沒多大權利,目前朝政都是小公主獨斷,大家過來聽個訓示,然後回去做事就行。

不過原本朱元璋時候,情況也是這樣的,所以倒是不存在不適應問題。

“錢郎中,我只是說實話而已,不論我是什麽人,說實話乃做人原則。”

楊豐說道。

錢古訓趕緊閉嘴了。

他是聰明人,哪怕過去可能迂腐了些,去德裏蘇丹國回來後,頭腦也已經足夠好使,萬裏遠行,期間經歷一堆小國,見識了各種風土人情,對智力開發很有好處的,所以他很清楚,自己此時表明一下立場就行,可不能真惹楊豐發火。

這個妖孽可是會殺人的,就算不明著殺,回頭也能讓人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楊大使已經說的很清楚,縱然是公田法,也只是地主們受些損失,但朝廷也會給他們補償,一家子賜個舉人甚至進士亦可。說到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話也不是就說說,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私田制是天子恩典,公田制也是合理,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既然都是天子臣民,自然要做忠臣,天子要行公田法,忠臣自然要遵從。不過此事重大,還得仔細考慮,故此也不是急於一時,可以先看看再說,但無論如何,鐵鉉公忠體國必須要嘉獎。

另外有些話我得明說,我知道有些人會不滿,但就算不滿,也得遵旨。

別搞些亂七八糟的。

先帝當初是如何做的,想來你們也都還記得。”

小公主說道。

群臣全都閉嘴了。

這就是威脅了。

不服也得忍著,誰敢再搞些伏闕什麽的,別忘了當初皇帝可是拿排槍打過士子們的,到時候別怪公主殿下一樣下令排槍打。

這他瑪完全就是個暴君。

仗著楊豐撐腰,恃楊行兇,這女人狠起來可比男人可怕。

她爹都沒這麽不講理。

真的。

此刻袞袞諸公們,甚至隱約覺著朱元璋也不是無可取之處了,她爹至少對儒生還是任用的,除了喜歡搞大獄,也沒這麽直接玩公田法啊!什麽事情重大還是考慮,不就是根本沒有地方官給你們執行政令嗎?至今要抓的都還沒抓齊呢,發狠要夷黃子澄十族,但在地方官的故意拖延下,黃子澄十族除了幾個在京的,剩下全跑廣東去了。

說到底此時的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還沒恢復,想做也做不到。

但這只是一時的啊!

就沖著那些恩科進士們,在吏部對著她感激涕零的模樣,可想而知這些人進入官場後會不會聽她的。

明年還有恩科。

那批新學畢業生更多。

只要她這樣不停地畢業一批又一批新學學生,然後不停考一批又一批新學進士,別說十年了,三年她就能把全國一半的基層官員全變成她的爪牙。那時候她一聲令下,就是在全國範圍推行公田法,這些爪牙會毫不猶豫地執行。

反正他們都不是地主出身,京城的新學學生,全都是從各地衛所普通軍戶子弟裏面挑選的。

理論上他們就是公田。

衛所田產當然是公田。

他們執行公田法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

很可怕啊!

這是布局已久的。

從楊豐在山西搞出山西之變,布局就已經開始,先在山西搞個示範,用三年甚至更長時間,讓天下百姓看到這種改革,明白它對自己意味著什麽……

自耕農不用擔心。

因為他們的田只是改了個名然後不準交易而已,還是他們世代耕種,但賦稅改成地租而已,地租比原本要交的賦稅更低,可以說沒有任何實質影響。佃戶可以歡呼了,他們從此不用向地主交租了,最終倒黴的只是地主,他們不得不失去祖傳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