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朱元璋的執念(第2/3頁)

妻妾成群!”

楊大使仿佛忽悠歐洲窮鬼參加十字軍的神棍般,一手舉著綢子一手牽著他最漂亮的義女,對著那些圍觀的百姓高喊著。

然後一片艷羨的驚嘆。

然後他在所有路過的城市都進行著相同的表演。

反正管殺不管埋。

把人忽悠去就跟他無關了。

因為要去西域的是軍戶,目前來講民籍自發前往並未放開,要去的就是到各處衛所報名,然後送到都指揮使司,作為軍戶組織起來西行。

另外還有商人。

商人也可以帶著路引去。

未來楊豐組建的商團,也是以商人身份。

再就是朝廷選派的官員,雖然是都指揮使司,但也有文職官員。

總之目前來講去西域的就是這些。

朱允熥給各地都指揮使司下達了指標。

根據情況不同,有一個都指揮使司必須湊一個衛的,也有一個都指揮使司湊幾個衛的,像那些人口實在太少的一兩個千戶所,會寧這樣的就不用了,總之就是把湊人的任務交給這些都指揮使司,不過西域的軍戶和內地不同,他們不用繳納軍糧……

不僅不用交,而且只要有能力開荒也不受限制。

你開多少都行。

另外所有西行的,朝廷都還給一筆錢自己購置想購置的,不光是移民西域需要的物資,包括奴婢也可以購買,大明平民的確不能買奴婢,但這種去邊疆的軍戶可以。

實際上這種制度就是楊豐設計的封邑化。

開荒的確不受限制,但一戶人家耕種的數量有限,看著面前無邊無際的沃野,受自己家庭能力限制開墾不了怎麽辦?

用奴婢唄!

去哪兒弄奴婢?

倭國,朝鮮,安南……

隨便買的。

到那裏之後帶著奴婢開荒,然後奴婢負責耕種,真正的田主作為軍戶需要做的就是打仗,他們就像歐洲的騎士,在西域這種地方,想要把人吸引過去,並且讓他們紮根,就是這種方式最簡單有效。

去了就是做地主,去了就是有采邑的騎士。

更現代的社會制度沒用。

那地方太大,而且人口太少,玩不起別的。

甚至目前明軍的神機營這種紀律化軍隊都很難,朱棣雖然渴望能夠建立這樣的軍隊,但事實上他根本做不到,因為想建立神機營這種紀律化軍隊首先要足夠人口的聚居區。因為這些士兵必須長期在一起訓練,所以遊牧民族進入不了這種時代,就是因為不具備這種基礎,他侄子能實現,他實現不了。他侄子可是在一座百萬人口的城市,哪怕不算周圍城市,光京城軍戶就得二十多萬,而他的亦力把裏目前大概也就是一兩萬人,但如果他把自己護衛都集中起來這樣搞,那麽他就得面對糧食運輸和地方控制的問題。

他無法大聚居。

南疆各城一座城市幾萬人口就已經是極限了。

最大喀什噶爾兩萬四千戶。

這是極限。

因為生產力限制了。

相反這種采邑制度,卻可以用最低的維護成本,管理一片單位面積產出不如內地,缺乏連片大平原,只能依靠綠洲灌溉的破碎狀控制區。

這也是西域基本上都是這種一座城市一個城主,始終不存在真正一統的主要原因,本來就是破碎的,統起來也沒用。帖木兒號稱帝國,但實際上還是個靠著信仰合在一起的聯盟而已,他坐擁最大的城市,從各地擄掠工匠控制制造業。把兒子分封出去控制區域裏的主要城市,然後各地埃米爾說了算,只是需要給他交稅,但怎麽治理他是不管的。不是他們不懂一個統一起來的大帝國的好處,而是他們的條件決定了只能分。

大明在西域也一樣。

就是采邑制度。

去就有封地,然後玩莊園。

但是……

身份是軍戶。

所以,敢往回跑就是逃兵。

楊大使管殺不管埋,只管吹牛把人往那裏哄,至於到了之後不滿意也回不來了,無論衛所的軍戶還是他即將搞的商團,前者是法律壓著,他是女人和賠款壓著,總之去了就必須老老實實留下。

再說也不算坑他們。

現在連會寧的墾荒隊都已經適應了環境。

說到底就是個初期適應的問題。

適應了之後,也就習慣了,再說反正家已經在那裏了,不習慣也得習慣了。

楊豐在接下來路過的四川,當然忽悠不了多少人,四川都指揮使司攤派的就一個衛,這時候四川人口少的可憐,而且本身有的是荒地,他再吹噓也很難動心,再說楊大使在這方面劣跡斑斑,大家其實都知道他挺能忽悠人,畢竟有會寧的慘痛教訓。倒是他的義女們一片興奮,對於這些在西域長大,日常習慣了風沙的女孩,嘉陵江大漂流和沿途的無窮無盡的綠色無疑就像異世界。她們在乘坐的船上帶著憧憬看著沿岸的一切,同樣也向沿岸的人們展示她們的容顏,就這樣到達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