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爭屋脊

河中騎兵們對神機營的圍攻最終慘敗。

而且損失對比懸殊。

僅僅不足五百傷亡的神機營讓敵軍在陣前遺屍兩千。

這可是以步兵對騎兵。

當然,也不光是因為神機營碾壓般的戰鬥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支騎兵實力弱,河中各地精銳都跟著帖木兒東征呢,留下的本來就是老弱病殘。也就是怛羅斯有真正主力,因為作為河中北大門,必須警戒瓦剌可能的南下,但後面這些城市精銳早就抽空了。

而圍攻的失敗,也決定了這支河中騎兵的命運。

朱棣的真正主力和蒙古及瓦剌仆從們可在等著呢,他們等的就是對手進攻失敗不得不撤退的那一刻,海嘯般席卷的強大兵團,最終讓這支由突厥城和塔什幹拼湊的三萬河中騎兵損失近半,然後倉皇逃往塞蘭,而他們的慘敗也讓奇姆肯特守軍不得不選擇了投降。

但投降沒什麽用。

奇姆肯特依然被鬼力赤三人帶領的蒙古和瓦剌聯軍屠了。

這種活就包給他們了。

事實上他們也很樂意,七河之地的遊牧部落,本來最喜歡的就是南下河中燒殺搶掠,就像蒙古高原的喜歡南下中原一樣。

自古如此。

而就在同一天,帶著少數護衛急行軍的帖木兒到達塔什幹。

當然,他的大軍還在後面。

所以帖木兒就算到塔什幹,手中也只有那些殘兵敗將,他緊接著就派出使者北上,卑躬屈膝地跪伏在燕王腳下,告訴燕王並不是撒馬爾罕王對燕王不尊重,而是他得了病。

他有病。

他怕傳染給燕王。

不過現在病已經快好了。

所以懇請燕王暫時駐節奇姆肯特,他很快就北上迎接。

當然,朱棣很清楚帖木兒真正意圖,不過他也已經收到楊豐的信,所以得知楊豐即將西進的他,也很樂意拖一拖。最終朱棣告訴使者,他對奇姆肯特沒興趣,但聽說塞蘭乃河中名城,唐僧都到過的,他本人崇信佛法所以很想過去看看。這明顯就是挑釁了,唐僧的確去過,那裏就是大唐西域記上的白水城,但這時候朱棣以這種名義去就純屬挑釁了。使者趕緊跑回去,然後帖木兒趕緊再派人北上解釋,說塞蘭只是一座偏僻小城,不足以使燕王屈尊。然後朱棣堅持就要去塞蘭,帖木兒繼續勸阻,不過使者的每一次北上,都會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同樣也會送上大量牲畜糧食來犒軍。

所以燕王也沒強行南下。

最終他們就這樣各懷鬼胎地表演著。

而帖木兒後方大軍雲集。

呼羅珊,撒馬爾罕,安集延,甚至布哈拉,希瓦,總之短期內能趕到的,全都向著塔什幹匯聚。

包括昆都士甚至波斯的。

大明燕王也算讓整個西域真正感受到了來自東方的威壓,從河中到波斯,一座座城市裏,這個恐怖的消息在傳播,就像當年蒙古騎兵的南下一樣。當年鐵木真也是走這條路線,蒙古大軍也是從怛羅斯進入河中,然後一路掃蕩,包括掃蕩塞蘭,最終掃蕩到了大馬士革。

但帖木兒還要等。

奇姆肯特城下的交戰,已經明明白白告訴他,如果沒有兵力上兩倍的優勢,他恐怕很難戰勝朱棣。

他至少要集結十五萬大軍才有希望戰勝。

而且他部下主力其實依然是東征那批。

但這些人在不到四個月裏,從河中跑到阿克蘇,然後又從阿克蘇跑回河中,期間還經歷多次大戰,別說人筋疲力盡了,就是馬都累死不少,不休整一段時間根本不可能再投入一場可以說決戰當中。

他還得拖。

事實上他計劃拖到入冬。

畢竟冬天對於他這種防守的明顯有利。

那時候明軍基本上後勤斷絕。

他還以為明軍有後勤呢,可憐朱棣哪有後勤,什麽後勤能力能給他保證這種萬裏之外的持續補給?

如果能夠迫使朱棣知難而退,對帖木兒來說就更完美了,他現在已經不想打了,畢竟不打就代表著他依然臣服大明皇帝,打就屬於造反了,這個道理他懂。畢竟朱棣直到現在也是以奉旨巡視宣慰的旗號,雖然他已經屠了好幾座城,但既然是代天宣慰那麽有點天威也很正常,雙方並沒有真正撕破臉,帖木兒還是大明藩屬撒馬爾罕王。再說朱棣是大明皇帝的親兒子,萬一死在戰場上,那他就得面對大明皇帝傾國之力的報復了,現在僅僅一支遠征軍就已經讓他不得不拼盡全力來應付,真要是再來個十幾萬明軍,就奇姆肯特那場戰鬥展現出來的差距,他真就要面對滅頂之災了。

他可是梟雄。

能屈能伸才是梟雄。

而且他也看出朱棣似乎並不是真想滅了他。

他也沒猜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