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叔侄情深(第2/3頁)

所有這些在長江岸邊從東向西一字排開。

很快那艘小船靠上楊文的座艦。

“都督,皇太孫有令,此次歸來戰艦太多,為免龍江關擁堵,除燕王中軍外,其他各艦皆入穩船湖。”

一名年輕紅袍武官在小船上拱手說道。

這是袁宇。

後軍都督府僉事。

他爹是袁洪,左都督,另外他還是岷王的大舅哥。

“既然如此,傳令各艦入穩船湖。”

楊文隨即說道。

至於正式的文件命令什麽的,這個就沒必要,袁宇可是都督僉事,他的身份就是信物,再說這種命令誰敢假傳,他嫌他爹袁洪在功臣裏面活到現在太容易,想給他爹的晚年增加點生存難度嗎?而且這個命令也沒什麽不正常,一百多艘戰艦全湧向龍江關是真會造成擁堵,不過大軍凱旋而歸有資格享受這待遇而已,但現在皇太孫要他們去穩船湖也很合理。說到底皇太孫才是說了算的,既然是他的命令,大家老老實實遵令就行。

然而……

“都督,燕王座艦詢問我等為何停下?”

緊接著副將報告。

楊文疑惑地舉起他的望遠鏡,看著遠處的燕王座艦,那裏詢問的旗號依然在揮動。

現在明軍的旗語已經很完善……

這東西自古就很完善,屬於一代代演化的,貢獻最大的據說是諸葛亮和李靖,而明軍的旗語又經過了楊豐的幫忙完善,現在已經可以用來傳遞很多命令。

“袁僉事,此事可曾告知燕王?”

他轉頭問袁宇。

“都督,這皇太孫下的令,用不著燕王同意吧?”

袁宇笑著說道。

楊文又不是傻子,瞬間臉色就不好了。

他掉坑了。

他現在還在燕王節制呢!

他們現在是隨燕王進京,至少在燕王交還統帥權之前,他們的一切行動需要遵燕王的軍令,而燕王給他們的軍令就是一起去龍江關。但現在皇太孫繞開燕王直接命令他們留在穩船湖,這至少手續上不對,更何況這並不是直接的文件命令,而是口頭的傳令。

所以理論上他在違抗命令。

雖然這是皇太孫的命令,但皇太孫無權命令他啊!

皇太孫又不是皇帝。

理論上皇太孫現在沒權力命令任何人,更別說繞開統軍的主帥給軍中大將下令了,這是很不合規矩的,也就是朱元璋不在乎這個,放別的皇帝這都是大忌。

可是……

他是未來的皇帝啊!

皇位終究是他的,他代表著未來啊!

“哈哈哈哈……”

他身旁突然響起幸災樂禍地笑聲。

楊文憂郁地看著楊豐。

“楊兄,你總得選一個才行啊!”

楊文笑著說道。

開始了!

叔侄鬥法這就開始了!

楊文一不小心掉坑了,現在他是該無條件服從皇太孫,還是該守著規則服從燕王?

這是一件小事,的確是小事,畢竟燕王到龍江關後,基本上就算完成他的任務解除統帥權了,明朝沒有古代類似調兵的虎符之類,都是皇帝給聖旨任命個總兵官,當然現在不一定叫總兵,畢竟都是藩王帶兵。但無論怎樣,這道聖旨和相應的總兵官印就是皇帝授予的軍事指揮權,凱旋之後交還皇帝,而燕王已經凱旋,剩下就是到龍江關然後再去覲見,交還總兵官印而已。

所以朱允熥就在這個時候,搞這樣一件不合規則,但也的確沒什麽大不了的事情,至於說他無權給軍隊將領下令這種事忽略就行。

朱元璋鼓勵他管的越多越好。

他早就直接插手軍務。

既然是袁宇來傳令,那麽就代表著他是走五軍都督府的程序,也沒什麽不對的,需要的話五軍都督府緊接著就可以開出書面的命令。

再說這場迎接燕王凱旋本來就是他負責的。

他做點安排很合理。

如果楊文等人無條件服從,那他就等於確認了軍隊的忠心,哪怕這些跟著燕王作戰的,只要他下令也會立刻遵令,不會因為跟著燕王作戰就忘了原則問題。

如果楊文堅持規則,那也無所謂。

他又沒發正式的公文,就是派人口頭上說的。

不聽就不聽唄!

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是……

楊文就很難在以後得到他的信任了。

所以現在楊文需要面對的是堅持原則賭上未來,還是為了未來違背原則?雖然無論做哪種選擇,他其實都不會有什麽危險。

“都督,燕王催促繼續向前。”

副將說道。

楊文舉著望遠鏡看著遠處的旗號。

現在朱棣已經由詢問變成了正式的命令,很顯然燕王那裏已經知道了什麽。

“都督,皇太孫的命令我可是已經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