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治療第一百二十一步(第3/6頁)

根據蟑螂父母日常辱罵的話推測,在劉阿姨第一次將孩子留在家中進劇組開始,孩子就沒吃過一頓飽飯。

劉阿姨重新工作時女兒一歲多一點,已經習慣喝奶粉、吃果泥、米糊跟一些輔食,走之前劉阿姨特地用自己的存款囤了足夠女兒喝一個月的奶粉跟米糊,水果跟輔食不能強求,反正家裏有就給一點,沒有也沒關系,因為米糊裏已經有胡蘿蔔跟蘋果了。

準備這些是劉阿姨覺得孩子不完全是父母跟丈夫的責任,孩子吃奶粉跟米糊不會有任何問題,而且食物她都出了,只希望公婆每天用溫水沖泡把奶瓶給女兒就行,甚至不用喂她吃飯。

誰知道那一家三個蟑螂,把奶粉跟米糊賣掉了,分別只留下一罐給劉阿姨打馬虎眼,其實女兒每天都吃不飽,她年紀又小,只能哭,哭多了三只蟑螂煩,就從藥房拿了安眠的藥物給她吃,有時候藥沒拿回來,就打。

小孩子也是懂自己能不能哭鬧的,哪怕年紀只有一歲,被打疼了知道不能哭,硬憋著都不敢出聲,像王財小時候那樣,被打骨折了依舊可以忍著不出聲。

蟑螂一家居然還知道女兒餓死了劉阿姨不會罷休,每天就連帶著安眠的藥物給她吃一點米湯,活著就行,每次劉阿姨準備回來了,就讓孩子吃撐,收拾幹凈,這樣劉阿姨找不出任何毛病。

後來女兒長大了,五六歲就被推去幹家務,幹不好就打罵,蟑螂一家都精得很,他們會給女兒喂一些難受的藥物,其中有瀉藥,不允許女兒上廁所,讓她憋著,等到她忍不住拉了,就嘲笑羞辱,還讓她把自己弄臟的地方收拾幹凈。

這樣的訓練下,女兒很快變得沉默寡言又乖巧聽話,沒有任何脾氣,像是一個盡職的仆人。

劉阿姨甚至後悔自己當時怎麽就安心把孩子交給這樣的家裏?

蟑螂家在本地,有個距離家不遠的藥房,她以為兩個人是相愛結婚,孩子是他們愛的結晶,就算公婆不喜歡女孩子重男輕女,至少丈夫會把他們的女兒照顧好。

誰知道,那些藥其實是丈夫帶回來的呢?他用安眠藥只是因為不想晚上醒過來照顧女兒,幹脆就喂藥讓她睡滿一整晚。

劉阿姨死那年,女兒才十一歲,讀小學五年級,不能去初中住宿,因為家庭原因,成績不好,她根本沒有時間學習,不知道念完初中家裏人會不會把她賣掉。

發現自己死亡真相後,劉阿姨已經考慮怎麽給女兒托夢,讓她逃跑,去找姥爺姥姥也行,她父母雖說也不算特別疼愛她,但每次給錢都是痛快的,或許他們會看在自己的份上,願意幫忙把女兒養到十八歲,只要過了十八歲成年,蟑螂一家就不能對她女兒怎麽樣了。

孩子年紀還小,不知道托夢的意義,她聽不懂母親每天晚上一遍遍讓自己逃跑是什麽意思,就算她在家裏只能躺在陽台的角落裏,她依舊覺得這就是正常生活。

沒有出去見過正常人生活是什麽樣的,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不同。

然後某一天,女兒就不見了,是她上初中前的暑假,蟑螂一家的說法是那天小孩兒要出去玩,年紀這麽大了,又難得放個不用寫作業的暑假,孩子要出去玩沒有不同意的。

女兒就此失蹤了,可除了劉阿姨這些鬼魂,沒人知道,他們也幫忙找過,然而沒有任何結果。

第二年,蟑螂就娶了新妻子,他的新妻子很漂亮,年輕,才二十多歲,有一個三四歲的兒子,算算日子,蟑螂就是為了接兒子回來,才把劉阿姨給殺了。

沒有女兒,劉阿姨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麽,剛好這時候梁戚來問她要不要一起做點事情,劉阿姨本不想關注蟑螂一家之外的事情,在聽梁戚說是王胡麻之後,猶豫兩天還是同意了。

劉阿姨苦笑一聲:“我對蟑螂那家人深惡痛絕,可想不到應該怎麽做才能讓他們比我更痛苦,趙淑芬的故事,就像是我的另外一個結局,我無法坐視不管,想著,如果我們成功了,或許我就能想出辦法了吧。”

善良的人在報仇這件事上都如此無措,怕做得不夠,還怕自己做得不對,又怕自己做得太多,左右為難。

郁久霏聽完後揉揉鼻根,她應該知道欺騙劉阿姨的蟑螂在器官產業鏈裏扮演著什麽角色了——藥物,他喂給女兒的藥物或許是在趙淑芬死後重新研究試用的。

麻醉類藥物有很多種,其中不少都是被當作dupin買賣的,但凡不是對這個東西容忍度大的國家,一定會管制麻藥,防止病人成癮。

然而趙淑芬因為過敏死在了手術台上,可能那一次影響了貨物,所以後來他們對麻藥謹慎許多。

而有個醫院合作的定點藥店,對器官產業鏈來說非常重要,這意味著他們如果沒辦法把人送到醫院去處理的話,可以利用藥店裏的藥物跟醫用器具把病人的器官摘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