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玻璃(第2/3頁)

此時背著半筐石頭的王柄權上竄下跳,不時還往小春子背簍裏扔幾塊,在走了將近兩個時辰後,兩人終於登上了山頂,小春子已經累的不行,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而王柄權也終於有了累的感覺,從筐裏拿出一個油紙袋,裏面包的各種食物,還有兩個水囊,二人在山頂一邊一邊吃著手上的食物,一邊俯瞰京都景色。

“主子,真的能造出您說的那個玻璃嗎?”

被這麽一問,王柄權也不知道如何回答,鬼知道能不能真的造出來,畢竟那可是積累了近一千年的技術結晶啊,雖然心裏這麽想著,但不能打擊士氣。

“嗯,當然了,我是那麽不靠譜的人嗎?”

“嗯,那不能夠!”

嘴上這麽奉承著,小春子心裏泄了氣,得!又白忙活了。

哪怕是在冬日,山頂正午的陽光還是很暖和的。二人在山上休息好,便動身往山下走去,二人各背著半筐石頭,小心翼翼沿著小道前行,終於在天黑前二人趕回了皇宮內苑。

回宮後,王柄權連忙將材料分揀好,叫來一個宮中的琉璃工匠,讓他幫忙看看,結果得到了直接讓他崩潰的消息:這些石頭要麽雜質太多不適合,要麽壓根沒什麽用,唯一有用的幾塊是名為淩子石的石頭,即白雲石,可以用於玻璃的制作,合著一天的工作白忙活了。

晚上王柄權在房間思索著,在足足耗沒了一根蠟燭後,總算明白問題出在哪了,是自己太天真了,總想著自己找材料。可有一樣東西可以輕松解決問題,那就是錢!於是連夜便起草了一份告示,然後屁顛屁顛去找皇帝蓋章,在被訓斥了一頓後,終於如願以償地出了禦書房。

次日,皇城內到處貼滿了告示——宮中高價收購幾種材料,包括純堿、生石灰、菱石以及矽砂,一定要質量最好的。

這幾種材料是比較難弄的,他不想輕易泄露配方,所以其余幾種容易得到的他打算自己去弄。先是去了京都有名的官窯,不是那種官家開的窯子,而是生產瓷器的官窯,要了幾包高嶺土,高嶺土作為瓷器的根本,官窯自然是不缺的,王柄權特意讓小春子找了幾個信得過的侍衛幫忙搬運。

接下來王柄權的操作就讓小春子有些看不懂了,他寫了一張藥方,上面有七八味藥材,然後讓小春子照著方子全城拿藥,愣是一個人影響了整個京城的藥材價格。

做完以上這些,他便在椅子上搖頭晃腦的唱起了曲。

接下來幾天,宮城外陸陸續續排起了長龍,都是城中的大小商人,王柄權特意在此設立了一個臨時站點,來撿驗樣品。

“怎麽稱呼?”

“鄙人姓李,是城西李家商行的老板。”

面對年輕人的提問,姓李的老板連忙點頭哈腰地回答。眼前的年輕人看著年紀不大,卻有一股生人勿近的氣質,讓這個縱橫商場的老油子都不由小心翼翼起來。

這個年輕人正是王柄權,他今日正好閑來無事——實際上每天他都很閑,於是打算親自過來甄選材料。

“老李啊,你這個貨不純啊。”

王柄權拿起一點石粉,在手上摩擦著。

來之前,他還特意去了趟翰林院,向某位地理方面頗有研究的學士討教了一番。當時那位年輕學士剛見到他的時候,緊張得腿都打顫了,王柄權生怕他一激動尿了出來。

不過還好,講明來意後那位學士一改之前的緊張,變得滔滔不絕,不但詳細講了這些石材的鑒別要點,更是送給王柄權幾塊樣品讓他方便對照,臨走時還非常依然依依不舍,讓王柄權有空去坐坐。

每個時代都有吃香的職業,翰林院大多是精研國學,著書立說之人,再不就是研究周易,精通天文占蔔之人。

像他這種一門心思研究石頭的,確實不多見,很少能遇到有共同語言的人,不過按照王柄權的職業生涯規劃,他的確需要結交這麽一個在地質方面有建樹的人,於是也就順水推舟,握著那位學士的手:“同志,一定要保重身體,組織上需要你這樣的人才”。頗有一副惺惺相惜、相見恨晚的感覺。他這一通操作又差點給那位學士整得尿了褲子,愣是給他送出老遠。

所以此時的王柄權儼然成了半個行家。

“小兄弟,我幹了這些年了,只賣尖貨,怎麽敢賣次品,這不是砸了招牌嘛!”

說著,就要上前,小春子見狀要阻攔,被王柄權一個眼神阻止了,他倒要看看這個老油條要耍什麽花樣。

只見這名李姓商人走上前,偷偷摸摸往王柄權手中塞了一樣東西,王柄權低頭一看,竟是一錠銀子。顛了顛分量,五十兩是有了,這要是擱普通人家,兩三年吃喝不愁了,當真是出手闊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