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互相成全

蓮溪庵是本地小有名氣的庵堂,之所以叫蓮溪庵,就是在一片大大的蓮塘旁,此時深秋,荷塘裏都是枯枝敗葉,幾根殘荷看起來孤零零的。

在蓮塘的上遊有打水的尼姑,正挑著兩個木桶穿梭其中。

小傅氏見女兒趴在車窗前往外看,也任由她如此,因為自己,女兒極少出門,小孩子出門總是高興的,所以她沒有阻攔。

為何劉承旭如此看重這樁案子,一來的確是因為失蹤的比丘尼本就是官府之責,二來也是因為這蓮溪庵內住了一個女冠子。

這位女冠子雖然隱姓埋名,但實際上大有來頭。

劉承旭正小聲和小傅氏介紹:“遲女冠原本是靖王長子未過門的媳婦,其娘家更是伯爵府,她的堂妹正是當今皇後娘娘。這靖王是先帝最信賴的弟弟以及顧命大臣,當年靖王長子病故,遲女冠堅持要過門守寡,靖王不肯,還讓人勸說她,最後還是拗不過她。如今,靖王早已故去,靖王府最後襲王位的是他的幼子。遲家遂把她接回來,這幾年聽聞她爹娘故去,因此一直在此修行。”

“為何在九江修行?九江也不是什麽大地方。”小傅氏覺得奇怪。

劉承旭道:“因為遲女冠外家是這邊的人,聽聞她自小在此住過幾年。”

這就是官宦子弟和寒家子弟的不同,劉家世代官宦,其父更是錦衣衛都指揮使,上朝時,站在武官首位的。

因此劉承旭家學淵源,熟稔於官場人情世故。

小傅氏原本只是想為劉承旭出力,進而牢固自己的地位,現下卻看了女兒一眼,若是能讓女兒和遲女冠投緣,也多一條路。

麗姝似乎也心有靈犀,她能夠想到母親的意圖了。

果然,進蓮溪庵小傅氏先備好禮,還牽著麗姝去見遲女冠。庵堂還是正常對外人開放,這裏香火倒是很旺,官府要找到失蹤的原因,當然不能封了此處,否則賊人若是知曉,早就跑掉了,這樣就沒辦法捉拿真兇了。

麗姝卻對此不大熱衷,她不認為女子要為夫家守活寡,固然是自願的,也說明她迂腐。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再嫁也未必好,可不試試怎麽清楚呢?

前世老烏孫王過世,她們這些老王的姬妾就要被老王的兒

子新王收用,有些人覺得人倫有礙,甚至自縊而死,麗姝卻頑強的活了下來。

遲女冠住在一處幽靜的小院,規矩甚嚴,裏外都有人通傳,不一會兒,有一位著青色衣裳,頭發用木簪挽住的仆從出來引著她們進去。

麗姝看了一眼這仆從,打扮得非常素凈,很符合守寡人的標準。

院落很簡單,只有一棵老槐樹,桂花已經凋零,空氣中仿佛還殘留陣陣余香,槐樹旁有一口井。

屋裏也很簡單,一張床,一張幾案,一座佛龕,幾案上放著一碟醬豆,一碗白飯。

青衣仆從道:“師太,劉夫人過來了。”

如此,才有人緩緩從次間出來,她身上著褐色的比丘尼的衣裳,頭發還留著,已經些許花白了,人很瘦。麗姝知曉她的年紀,其實也只和劉承旭差不多,三十來歲的樣子,但皮膚全部垮了,整個人暮色沉沉。

小傅氏行了一禮,又說明來意:“聽說庵裏有幾位尼姑失蹤,我家大人讓我來畫出畫像,這樣快些找出賊人來。若是打攪師太清修了,還請原諒則個。”

遲女冠聽了這話,神情也沒有太大的波動,略點了點頭。

麗姝想這遲女冠就如同她院子門口的那棵古井一樣,沒有任何波瀾。大抵娘本來想攀攀關系,走動一二,但見遲女冠如此,倒也不好久待下去。

這一番折騰,天色已經暗下來,小傅氏也有些累了。

但她還是吩咐麗姝:“你只可以在院子裏走動,不能隨意出去,否則,小心拍花子的人把你拍走。”

麗姝噘嘴:“那您還要住這個庵堂,怎麽不答應爹爹住附近的宅院?您難道不怕嗎?”她饞紅燒肉了,固然這裏的齋菜做的很好吃,但沒什麽油水,一會兒就餓了,也沒什麽零嘴吃。

“傻丫頭,我還不是為了你,只可惜那位遲女冠實在是太不好接近。”小傅氏目標破滅,但也不氣餒,如果丈夫破獲此案,可能會上達天聽,畢竟遲女冠是皇後堂姐,家中累世高官。

麗姝沒想到她居然是為了自己才住下的,因此,她小人家快點爬上床睡覺,不讓娘操心。

“好娘親,我乖乖睡覺。”

小傅氏放下蚊帳,迫不及待的和女兒分享,她小聲道:“傻妞妞,你爹

爹就在我們住的這裏的小山坡上守著我們,若是我一吹哨子,他就過來了,所以我們不必害怕。”

不知道為何,女兒懂事了許多,有時候小傅氏會說一些自己隱秘的小歡喜。

果然,麗姝也很驚訝:“爹爹要守著我們守一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