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娘親出手了

晚膳,太陽還懸空照萬裏,屋裏麗姝被灌了兩碗綠豆湯,桌上有三菜一湯,都是十分簡素的。一碟韭菜炒蝦米,一碟蝦油豆腐,一碟菜花炒肉絲,一份雞蛋湯。再有小傅氏讓添的鹵豬耳朵和綠豆湯,滋味兒倒也不錯。

麗姝去烏孫國多年,無論如何都吃不慣羊肉,還是惦念家鄉的味道。九江和麻城離的並不遠嗎,口味相近,都吃河鮮,因此就這幾碟小菜她也吃的津津有味。

平常小傅氏吃的不多,現下見女兒這般,她也跟著多吃了一碗,還有多的就分給丹紅和丹青二人了。

晚膳用完,小傅氏親手給麗姝洗澡,麗姝乍然變小,人也很依賴娘親。她什麽都不想,只想和娘在一起。

“熱的很,小寶寶。”小傅氏忍不住推開女兒。

麗姝見小傅氏額頭沁出汗水,她才稍微挪開,也拿起一旁的團扇替娘親打扇:“我替娘把汗扇走。”

小傅氏很是感動,她出生時是庶出,是一個不被期盼的孩子。她生母李姨娘原本是個父親的通房,嫡母留李姨娘的緣故就是她性子老實,相貌平平,又是家生子好拿捏,這樣做個擺設,以免別人說她好嫉妒。

李姨娘每次伺候完,都會被嫡母盯著喝下一碗避子藥。

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有一年,恰逢嫡母娘家母親生病,她回去侍疾,李姨娘便伺候了幾日,沒有喝避子藥,就懷上了小傅氏。

李姨娘很惶恐,她在院子裏蹦來蹦去,想把孩子蹦掉,被祖母傅老夫人知曉,得知她怕主母,因此放在自己屋裏養著,小傅氏才得以生下來。

的確,她長大後,嫡母不算苛待她,也是一樣讓她知書達理,只是不讓她做詩文唱和,文會也是不許她參加。李姨娘在嫡母處服侍更殷勤,明明和嫡母同齡,看起來整整比嫡母大二十歲不止。

到了擇婚配時,嫡母才露出本來面目,嫡母說自己身姿纖細,又是庶出,尋常官宦人家看不上,因此特地挑了一戶寒門子弟,說是不會嫌棄自己庶出。

小傅氏有時候都覺得好笑,她爹當年是翰林院編修,詹事府贊善,一等清流之官,怎麽就配不得官宦子弟了?說親的人家連小地主都算不得,家族凋敝,嫡母還說這樣家族人少事情少。。

也不想想一戶人家,家族無靠,寒門出身,他本人還是個秀才,官場上無人提攜,也無人照拂,更兼此人雖然相貌堂堂,但其母看自己一幅便宜了你這個小庶女的樣子,讓小傅氏覺得這門親事如鯁在喉。

下嫁就算了,還得受婆母的氣,丈夫未必會出頭,自己的嫁妝恐怕要全部填進去。傅家得了個不攀附權貴的清名,嫡母說給予自己六十六擡嫁妝,又讓嫡母賢名遠播,而她什麽都沒得到?

就在她絕望的時候,劉太夫人看上了自己,她說讓自己做續弦。

嫡母當然很不願意,劉家是豪門大族,比傅家門第更高的存在,當年傅家原本遠低劉家一頭,就是劉太夫人聽聞她嫡姐是宜男之相,劉家子嗣單薄,故而才娶進門的。

即便是續弦,嫡母也是覺得自己不配的。

甚至嫡姐的嫁妝生怕她占了,因為嫡姐陪嫁的莊子和田畝俱是膏梁肥沃之地,陪嫁的商鋪中還有大當鋪,那些她舍不得給自己,故而,雖然她有六十六擡嫁妝,可田畝不多,水田不過二十畝,一間商鋪也極小,甚至有二十擡是虛擡,裏面看似是上等綢緞,但那些都是府中庫存,積攢多年,外表光鮮罷了。

實際上壓箱底銀子不足五百兩,小傅氏人生最好的光景就是剛嫁過來的那一年了,她收服了丈夫的心,又誕下女兒。

現在女兒還這麽小,就知道孝順她了,她不知道多開心。

“娘不熱,寶寶是不是熱,娘替你扇風?”小傅氏不忍女兒辛勞。

麗姝卻笑道:“不好,我要給娘親打扇。”

她嫁去烏孫那一年,草原上氣候不好,風沙幾乎能把人吹走,有時候熱起來人又喘不過氣來。還有平寧公主嫁的人年歲不小了,公主害怕因而時常裝病不去服侍,打發她們這些人去,麗姝在那裏周旋幾乎是心力交瘁。

現在這麽靜靜的和娘親在一處的日子,實在是太舒心了。

小孩子覺多,麗姝都不知曉自己醒來是何時了,但見娘親正在制香。

小傅氏天生細致聰明,在家時,嫡母只讓她讀《女誡》《女德》連詩經都不讓她讀,她天生拿筆就能作畫,多畫《二十四孝》和《列女傳》人物,讓父親和嫡母歡喜,私下也謹慎的緊,常常畫了其它畫,當天就會

燒成灰燼。

制香也是她偷偷學的,家中規矩甚嚴,但是嫡母面子還是做得不錯,不少香料香片也會送給她,她找準機會做香方,嫁到劉家之後更擅長制香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