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翌日五月十三,逢三皇子生辰。

碧柳依依,芍藥花濃,是個風清日朗的好天。

三皇子自出生以來就極受陛下寵愛,其生母又是權寵在握的玉貴嬪,所以盡管滿歲宴只是在瓊花台擺上幾桌而並非大操大辦,內侍省和尚食局那邊也不敢有絲毫怠慢。

這回小宴除了陛下、太後和皇後娘娘都去以外,宮中主位也都會到齊,還有幾位是玉貴嬪親自下貼邀請的妃嬪。

既顯示出玉貴嬪榮寵無雙,也讓宮中人都瞧瞧,玉貴嬪看重的人都是誰。

瓊花台靠近百花小徑,百花小徑到太液池邊上又栽種了一大片的芍藥花。

每年四五月份都是芍藥盛放的時節,從瓊花台上看過去,湖面波光粼粼、大片的芍藥花團錦簇,彩蝶飛舞,自是風景迷人。

何況瓊花台原本是陛下和大臣垂釣後對飲賞景之處,嬪妃尋常不得私用,陛下專程撥來為三皇子設宴,可見恩寵。

沈霽今日特意穿了陛下為她制的鮫紗宮裙“月中仙”,抱著子昭高坐在步輦之上,一路上主位的儀仗聲勢浩大,路過的宮人和低階嬪妃無不俯身行禮。

尤其她身上的華美宮裙實在令人矚目,不少人偷偷打量。白日穿著雖不比在月光下的皎潔幽靜之美,但在日光下浮顯出更為璀璨的耀光,一舉一動下,光彩奪目。

如此華衣,衣香鬢影,便是寵妃該有的排場。

陛下下朝後不久就去了瓊花台陪伴玉貴嬪和三皇子,精致美麗的湖邊樓閣,稚子嬉笑,帝妃和諧,羨煞不知多少人。

臨近午膳時分,赴宴之人陸陸續續到瓊花台,最早的便是宜德妃了。

她特意帶著二皇子一起前來赴宴,一是為了顯示出手足情深,二也是為了在陛下和太後跟前讓子戎多露臉,好讓子戎多得寵愛,不落後於人太多。

可她剛牽著子戎登上木階,就看見陛下正抱著三皇子憑欄而立,任由三皇子年幼不知事,抓著他衣襟擦臉蛋。

玉貴嬪輕輕淺淺地笑著,一身鮫紗昂貴又美麗,幾乎閃了她的眼睛,正拽下旁邊一根柳枝遞給三皇子,想從他手裏換回陛下的衣領。

好一幅父慈子孝,其樂融融的畫面。

宜德妃牽著二皇子的手倏地緊了緊,定住了腳步。

從前只知道玉貴嬪得寵,可她從未親眼見過陛下是如何和她相處的。今日一見方知,原來人和人之間的差距能這麽大。

在陛下面前,她從來都是小心謹慎,善解人意的,便是戎兒在陛下跟前也是恭恭敬敬,帶著畏懼。

陛下從來沒有這樣抱過戎兒,更是從來沒有用這般寵愛和溫和的神情對待過她們母子。她和戎兒在陛下跟前只是妃子和皇嗣,從不是一家人,可眼前的三人卻像是民間夫妻和孩子……

這些東西,她從來都沒有得到過,就連子戎也不得陛下如此喜愛。

鼻尖驟然湧上一陣酸澀,宜德妃忙眨眨眼挪開目光,深吸一口氣將這情緒硬

生生壓了下去。

她輕笑一聲,牽著子戎拾級而上,走到陛下跟前行禮道:“臣妾還以為到的最早呢,原來陛下和玉妹妹來得也這樣早。”

“臣妾給陛下請安。”

秦淵淡淡回眸,瞧見是宜德妃言笑晏晏地牽著二皇子,神色清清冷冷,並無一絲感情:“起來吧。”

陛下待宜德妃如此冷淡,沈霽自是知道為什麽。她緩緩轉頭看向宜德妃,站在陛下身邊福了一禮,淡笑著說:“宜德妃勤勉,實乃宮中典範。”

說罷,她視線移下去,落到二皇子身上:“難怪能將二皇子養的如此機靈乖巧。”

她擡手摸上三皇子的臉蛋,輕笑道:“若日後子昭能有二皇子一般聰慧可人,妹妹也就知足了。”

話音甫落,秦淵微不可查的皺了眉頭,連宜德妃的笑容也僵在了臉上。

宜德妃心中十分清楚現在太後對自己是有意見的,但她沒想到連陛下也如此對她疏離,可見太後和陛下說過宮中流言和她有關。

陛下若不喜自己,定會連帶著也不喜戎兒,這玉貴嬪真是刁鉆!故意撿了這個節骨眼提起戎兒,明擺著是要讓陛下更為不喜她,還順帶想起戎兒有她這麽個不安分守己的母妃。

沈霽純良無害地笑了笑,自然地將子昭從陛下懷裏接過來,抱到了自己懷裏。

她的確是故意這麽說的。

陛下和太後現在都不喜宜德妃,當然會不滿皇子還養在她這個心腸歹毒的生母身邊,如今還不曾給二皇子找別的母妃也不外乎是那幾種考量。

但就算暫且還沒有動給二皇子換母妃的念頭,每每想起她也是不滿的。何況生母如此可恨,若是帶壞了皇子如何是好。

她就是要故意提起,讓陛下看見皇子在宜德妃身邊就對她更加不滿。

陛下不滿,以宜德妃那個小心謹慎的性子也會更加敏銳,更加不安,日夜因為二皇子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