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21. 罰跪 水往低處流

太後和陛下一同踏上兩儀殿的華美地毯,在諸人的注視下,走向了高大輝煌的正門。

殿內,妃嬪和朝臣們面面相覷,均有些好奇,坐在座位上不住地往外頭瞧。

戚寶林皺著眉頭看著沈霽空空如也的座位,嘀咕了句:“每天瞧著悶不吭的,心思倒是多!”

陸才人長睫掀起看向殿外,面上沉靜溫婉,抓緊帕子的手卻暴露幾分緊張。

那日沈寶林的掌事宮女霜惢來送信的時候,只說這是一件能討太後歡心的好事,讓她只管替她說兩句話便是,旁的不用擔心。

她也問了霜惢到底是要做什麽,霜惢卻神神秘秘的說小主不用多問,得留些新鮮感才好。

沈霽近來得寵,也不是行事莽撞之人,她這才同意了,若是真能得太後關心,那必然有她一份,若是實在倒黴惹了太後不悅,那她也只是說兩句話,並非始作俑者。

孰輕孰重,值得賭上一把。

只是不知為何,近日她心裏總隱隱有些感覺,沈霽似乎並非如她想象中那般膽小好拿捏,事態總是朝她預想不到的方向發展。

兩儀殿地勢高,南北兩門都有九九八十一層白玉階,皇帝扶著太後一直手,二人並肩走到殿外,白玉欄杆前站,偌大的皇宮盡收眼底。

碧藍天幕下,正午時分的日光金燦得鋪滿大地,金瓦紅墻,仙宮瓊宇,氣勢何等磅礴。

太後同陛下一起擡起頭,重重宮闕裏,依次高升了八個巨大的紙鳶,上面朱底金字,赫然寫著。

“日月昌明,松鶴長春”

數條長短一致的飄帶下是整整齊齊的佛經,太後定睛辨認,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和《長壽經》,講孝道和祝長壽。

她記得,當初皇後似乎就是因為一本佛經向皇帝舉薦了沈寶林。

今日看來,沈寶林雖是平民出身,膽量倒好,敢在今日這般多人跟前送這樣的賀禮。

劍走偏鋒,頗通佛理,倒是個古怪的女子,有點意思。

太後偏頭瞧了皇帝一眼,再次仰頭望向空中的紙鳶,徐徐春風裏,恍然想起皇帝幼時,她是如何在春天帶著他放紙鳶的。

皇宮森嚴,不得自由,小小嬰孩能有的玩樂極其有限。皇帝自小便閑不住,愛纏著人問東問西,對什麽都好奇。

小小的後宮困不住翺翔的鷹,皇帝自小志向在天地之間,紙鳶就是他看世界的眼。

一轉眼這麽多年過去,皇帝登基,也再不是當初那個愛放紙鳶的孩童了。

回憶湧上心頭,太後那雙總是明晰得仿佛看透一切的眼睛湧上幾分暖意和感慨,溫聲道:“許多年不見有人為哀家放紙鳶了,倒是想起你小時候的樣子。”

秦淵低眸淡笑:“已經十年有余了,從前和母後放紙鳶的日子仿佛還在眼前一般。”

沈霽的身影從宮道口出來,迎著明媚的春光拾級而上,八十一道白玉階,她纖瘦姣好的身影步步靠近,走到了太後和陛下面前。

“妾身給陛下、太後請安,賀太後長壽安康,福祚綿長。妾身出身微末,只想出如此拙計來哄太後歡心,還請太後莫要怪罪妾身自作主張。”少女鸝音曼曼,恭謹之余帶著小小的羞赧,她一身水綠,白皙膚色襯的玉軟花柔,一雙好看的眸水靈靈的,好像在等著誇。

宮中人人都傳沈寶林容貌絕艷,十分得皇帝喜歡,她今日一見才算知曉了幾分。

這般容色,性子又乖順聰慧,難怪。

太後上下打量著沈霽,又淡淡掀眸瞧一眼皇帝,輕笑了聲:“出身微末卻孝心可表,無妨什麽形式,哀家很喜歡。”

“不必拘著禮了,起來吧。”

沈霽裊裊起身,微微頷首低眉,規矩很好。

太後的神色有些意味深長:“你如今不過十幾歲的年紀,怎麽喜歡佛經?”

她福身柔聲說著:“回太後的話,從前在家中時祖母身子不適,母親便總是要妾身抄寫佛經去寺廟中焚燒祈福,久而久之背下不少,讓您見笑了。”

“是個有孝心的好孩子。”太後不動聲色地看了眼梅英。

梅英即刻會意,朝沈霽笑著說:“小主有所不知,太後娘娘最是潛心禮佛之人,長壽宮的偏殿便設了佛堂呢。”

沈霽柔柔擡眸,太後看著她說:“既然是個有心的孩子,從明日起,你無事便來長壽宮陪哀家坐坐,你可願意?”

她怔了一瞬,忙屈膝下去:“多謝太後恩典,妾身榮幸之至。”

三人一同回到兩儀殿內,眾人的視線落在了錯後一步的沈霽身上。

能跟在陛下和太後身邊一起回來,可見是沒有惹太後生氣,反而討了歡心了。

宜妃掀眸看過去,輕嘆道:“沈寶林當真是命好,平民出身,先是得了陛下寵愛,這時候又得了太後歡心,往後若是再有人想肆意欺辱沈寶林,也得掂量掂量太後的意思,當真是旁人羨慕也羨慕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