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康熙重生記——實在不行,就搞個清利堅吧!(第2/3頁)

接著他又話鋒一轉:“再說了,如果沒有棉花種植園提供原料,你們阿茲特克共和國的紡織廠拿什麽織布?我們美國的棉花,有一半是運去英國的,還有一半就是運往阿茲特克的!”

原來阿茲特克共和國和英國一並成為了美國棉花的最大買家!

這下調所清明也一時語塞了!

華盛頓的客廳當中,氣氛頓時有點尷尬了。

康熙心說:怪不得阿茲特克共和國對於美利堅的奴隸制和殺戮、驅逐印第安人的行為只是表示反對,而不加以制止……不過那個華盛頓大總統的建議倒是可以考慮。

如果反明復清真的一點希望都沒有,大明的鐵桶江山真的沒法動搖,退而求其次,搞個新大陸上的大清國也還行吧。

我就先跟拿破侖混,等他當了法蘭西的皇上,我就求他給我在法屬美利堅封塊墨西哥灣邊上的土地,當個法蘭西的侯爵、公爵。

再去西美求個侯爺,然後圈一塊兒挨著我在法屬美利堅封地的土地。

最後把兩塊封地合在一起,搞一個“大清侯國”……等大清侯國立起來後,就照著華大總統的辦法,在大清侯國的地盤上大力發展棉花種植園。

等將來大清侯國靠種棉花發展起來了,就能升級成大清公國、大清王國……甚至大清帝國了!

想明白了自己的退路,康熙就笑著打起了圓場:“華總統,我現在是法蘭西第一執政派往大明的特使……只是途徑美洲,我出生在君士坦丁堡,那是歐洲的土地,我的前途也在歐洲!對此您有什麽建議?”

“歐洲……”華盛頓搖了搖頭,“歐洲就是個小小的爛泥坑……如果不算那些冰天雪地,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土地,歐洲甚至還沒有我們美國加上法屬美利堅的地盤大。而我們北美十三州的土地面積,甚至比拿破侖在歐洲所統治的所有地盤加一塊兒還要大!

那些法國人有什麽必要去和神聖羅馬帝國、英-荷聯合王國爭奪霸權?他們應該把精力用在法屬美利堅帝國的土地上,往那裏大量移民,在那裏建立城市和農場,將那裏變成一個真正的帝國!只要法屬美利堅發展起來了,法國就是理所當然的歐洲霸主了!”

康熙暗暗地笑了。華盛頓的建議聽起來好像不錯,但也有一個無解答難題。就是法屬美利堅一旦發展起來了,這個國家就會和英屬北美十三州、西屬新西班牙一樣,脫離法蘭西獨立!

這樣一來,法蘭西不就白忙活了嗎?

康熙雖然明白華盛頓的建議有點理想化了,但他還是笑著點頭:“我一定會將總統的意見轉告給拿破侖執政……相信執政官和法蘭西一定會感受到您和美利堅合眾國的善意。”

……

康熙在弗農山莊停留了一天後,就再次踏上了旅途,依舊乘坐那艘阿茲特克共和國的蒸汽老閘船抵達了美利堅合眾國的首都華盛頓,並且在一所新落成的白房子裏面,見到了這個新興的合眾國的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

托馬斯·傑斐遜今年不到60歲,頭腦比華盛頓可清晰多了。不過這也讓他和調所清明還有康熙的會面變得毫無營養,雙方都在刻意回避分歧。調所閉口不提什麽廢除奴隸制和保護印第安人的事兒,而托馬斯·傑斐遜也只是和調所一起回憶往昔的崢嶸歲月。調所清明和托馬斯·傑斐遜也很熟,他們都是一塊兒反對英國王政的老戰友了。

而康熙則在扮演一個仰慕先賢的晚輩。實際上,他在造反界的確是晚輩。因為他上輩子是被造反的對象——一個昏庸、無道、殘暴、荒淫、邪惡的帝王!

所以他現在得從頭學習怎麽造反?在調所清明和托馬斯·傑斐遜交談的時候,他還不時插話發問,跟他們打聽一些造反的小竅門。

而倆個上了年紀的“反賊”則很耐心地給康熙一一解說,總算讓康熙在造反這門手藝上更進一步了。

通過調所清明和托馬斯·傑斐遜的傳授,康熙總算是知道了,原來各國反賊還可以互相支援,先反帶後反,大家一起反。而阿茲特克共和國作為全世界反賊的先驅,而且是個家裏有礦的先驅,自從趕跑了西班牙人,就開始頻繁對外輸出造反,印加獨立戰爭,美國獨立戰爭,法蘭西大革命之所以可以成功,都少不了來自阿茲特克共和國的支持……

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激進共和派,也大多從阿茲特克共和國得到了援助……甚至大明本土的激進共和派,也得到過阿茲特克共和國的資助!

不過大明並不怕阿茲特克共和國輸出造反,因為大明是環太平洋神洲文明圈的核心,可以向太平洋周邊所有國家輸出窮人和權貴家族的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