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有倭寇?找中正啊!(第2/3頁)

那時候的沿海漁民,日子都過得極為艱難,風平浪靜的時候還能有魚吃,要是遇上連日的狂風暴雨,漁船出不了海,恐怕就得挨餓。

更可怕的是,他們還得躲著大清水師的走私船!沒錯,就是水師走私船……將東南沿海各省出產的絲綢、瓷器、茶葉走私出去的是他們,把糧食、鐵器、火藥賣給大員島鄭家的也是他們,而負責沿海緝私,每年往上面交海賊和走私販人頭的也是他們。

可是海賊是衣食父母,走私販是他們自己……殺“父母”那是不孝,殺自己那時不忠(自殺了還怎麽盡忠?),大清朝可容不得不忠不孝之臣,所以那些個在海邊上苟延殘喘的漁民,正好殺了報功!

反正抗拒遷海本就是死罪,殺了也不算殺良!

既然殺了都不算殺良,那麽這些給逼得走投無路的漁民自然也要奮而反抗,有些個幹脆就一邊打漁一邊幹起了小海賊的勾當,時不時還能抱團出海和大清水師鬥上一遭。

漸漸的,這些沿海漁民也就習慣了打打殺殺,和大清朝的梁子也越結越深。等到朱三太子發動“平江(蘇州)暴動”之後,浙江、江蘇的沿海漁民就紛紛加入了天地會——大清那麽壞,反清的肯定是自己人啊!所以現在他們都成了“共和元老”,順理成章的拿到了國士身份,還在海邊上分到了田宅。

雖然當了國士,還在岸上有了產業,但是種地的收入哪兒能和捕魚相比?況且朝廷還鼓勵捕魚業(捕魚業可以培養海員,還可以繁榮造船業),造船有補貼,腌鹹魚的食鹽可以打折,還會幫著他們在沿海各城市找市場,連報紙上都宣傳吃魚的好處:老人吃魚可以延年益壽,小孩子吃魚可以變得聰明,男人吃魚可以壯陽,女人吃魚可以美顏……

所以大部分海邊的“共和元老”都購買了又大又堅固的新式漁船,出海捕魚的時候就可以跑得更快更遠更安全……如果國家需要,這些漁船隨時都可以改成輕型戰船、運兵船,甚至可以直接用來沖灘登陸!

另外,這些新式漁船上都配備了武裝!加農炮不至於,不過弗朗機炮和重型火繩槍都是有的,而且還都是正兒八經的軍品,是由正規的兵工廠出品!漁船上的水手還會在漁閑季節參加駐防總兵衙門組織的訓練,都能熟練使用那些玩意兒。

這些日子以來,大明和西班牙、荷蘭、英國、日本、葡萄牙等國的關系已經破裂,雖然沒有正式宣戰,但差不多也處於戰爭狀態當中了。

杭州灣外海這邊,時不時就會有打著西班牙無敵艦隊旗號的外國戰船過來搞事兒,琉球島那頭更是早就斷了消息,傳說已經被倭寇攻占了!

大明這邊出海貿易的武裝商船也不敢落單了,而是會結成船團,再由海軍的四級戰艦和炮艇護衛,才敢沿著海岸線行動。也不敢跑太遠了,差不多就是南抵九龍江,北至海州灣,跑跑沿海就得了。就這樣,還得有沿海各省的“武裝漁船”出海把風,盡可能支撐起一張沿海戒哨網。

可即便如此小心謹慎,鄭經鄭大首富今年春天以來也已經丟了十來條商船了!

而杭州灣外海,因為靠近大明最富庶的東南沿海,距離西洋人在神洲大陸附近的根據地日本國又近,向來是重點戒備地區,幾乎每一艘大型漁船,都是大明海軍的耳目!

一個看起來很精悍的漢子,從桅杆上滋溜一聲滑了下來,他脖子上面掛著一支可拉長和收縮的“威尼斯”單筒望遠鏡。這是產自寶山的使用玻璃鏡片的望遠鏡,是由來自西洋地中海威尼斯共和國的商人開辦的——這廠子是大明駐歐洲各國大使賈國柱親自去威尼斯共和國招商招來的,為此還答應了一大筆補貼,還答應兩年免稅三年減半。

雖然條件優厚,但還是挺值的,至少這廠子現在已經可以生產出不亞於西洋原裝品的玻璃望遠鏡了,而且使用的玻璃也是在寶山的廠子裏生產的……這就不怕西班牙、荷蘭、英國卡大明的“脖子”了。

而類似的招商,賈國柱還辦了好幾十筆……

漁船甲板上的一個水手看見自己的船老大張老三從桅杆上滑下來,還皺著眉頭,一臉警惕,就好奇地問:“張三叔,有什麽發現麽?”

張老三搖搖頭,說:“還沒發現,咱們最遠也只能到這裏了……要再往深海去,就算遇上西洋人的炮艦,就咱這漁船也跑不過人家,想想真他N的憋屈啊!什麽時候咱也能有成群結隊的三級四級戰列艦,開到英國倫敦府和荷蘭海牙府外海去堵門,那才叫揚威四海!”

那水手只是笑了笑,他知道自己的船老大說的話,都是從張老四,就是張老三的兄弟那裏聽來的。那位張老四可是個人物,崇明島海軍講武堂畢業的海軍軍官……老張家自打蒼水公父子兵敗身死後就沒落了,就再沒出過官人,直到這位張老四考上海軍講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