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康熙,你的計劃好像有點意外!(第2/3頁)

耿精忠也是一臉無奈,“怎麽就讓我給坑了?那是他在江南這邊得罪的人太多,就和尚家在廣東一樣!”

“行了,行了,別說這些沒用的了!李中堂,你還是說說劃江而治的事情吧!”朱三太子問,“這事兒……是真是詐?”

“是詐!”王忠孝斬釘截鐵地說,“當然是詐!這怎麽可能是真的?康熙在江南的局面還能維持,他憑什麽和咱們劃江而治?我看他也就是個緩兵之計,多半是想騰出手先和吳三桂分個高下。

要不信,大王就讓清軍馬上撤離江南……我敢打包票,家師一定會找各種借口拖延。最多也就是收攏一下池州、太平、寧國和九江的軍隊,好讓咱們和李自成直接對上。”

“這樣啊……”朱三太子還不大願意相信,又扭頭看了眼耿精忠。

耿精忠已經皺起眉頭了,“李中堂言之有理……現在康熙身在西安,而中原現在又有了《隆中對》裏面諸葛亮所預測的最有利於北伐的局面。看來一場大戰是難以避免了!”

這下朱三太子好不失望,“那……那不就是沒得談了?”

“怎麽沒得談?”王忠孝一笑,“地盤談不下,和約談不成,但是劃江而治的風可以因為談判而放出去!有了這個風,咱們不就能招攬江東英雄,同時再多賣一些功名出去了嗎?”

這段時間,包括王忠孝在內,南京朝廷這邊的大小軍頭都在招兵買馬。

有些走團練的路子,有些則直接募兵。

不過無論那種路線,都離不開前程和銀子。

這個劃江而治的前程也是前程啊!

如果南明小朝廷能有江南半壁,那追隨南明小朝廷的人總也有地方可以當官撈錢了。

另外,金陵小朝廷現在的財源很有限,除了應天府下屬的江南五縣的田稅、商稅,長江上的過稅。那就是發賣舉人、秀才功名的收入了。

畢竟江南這邊文風鼎盛,而每一科的舉人、秀才額度都有限。

用後世的話說,江南科舉那是卷得很!

而且相對於有地盤才能收得上來的商稅、田稅、過路費,發賣功名就不一定要有多大的地盤了。

只要有預期,就不怕沒有人買!

而且,也只有現在這個時候,才能花錢買到南明小朝廷的功名啊!

朱三太子真要把江南半壁拿下了,也就不缺那幾個賣舉人、秀才功名所得的銀子了。

到時候想買都沒地兒去買!

所以那些兜裏有錢,考試又考不好的財主,只要覺得劃江而治靠譜,就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畢竟花個一二百兩買個秀才,以後就能躋身士林,見官也不用矮半截,那多劃得來?

王忠孝這個時候又掰著手指頭給朱慈炯、耿精忠算賬了。

“一個秀才……咱們也不多要,就要個一百兩銀子!不僅可以在兩江的江南地方上賣,還可以在福建、浙江、廣東等處發賣,賣出去十萬個秀才都有可能,那可就是一千萬兩銀子啊!應天江南團練一萬六七千人,一年才七十七萬兩……一千萬兩可以供四個應天江南團練維持上三年了!到那時候,沒準就能把整個江南都打下來了!”

“好!”朱三太子一拍桌子,大笑道:“若有五萬團練軍,江南半壁,一定是咱們的了!”

耿精忠也點點頭,道:“那就和明珠談……同意劃江而治,不過不能同意認爹當兒皇帝。”

“對,對,”王忠孝笑道,“三太子認了野爹也沒用,康熙不會把東南的富庶地盤給咱們的……所以咱們可以提出一個拜把子劃江而治的條件,讓三太子和康熙拜把子!反正那邊也不會同意,慢慢談就是了。

一邊談,還可以一邊開復明大會,把江南各處的名望之士都請來南京,讓他們都知道咱們肯定會有個半壁江山的前程!”

……

“西王大軍到了!”

隨著南陽城南,冰封的白河兩岸的官道上,出現了數十面招展的各色軍旗,今兒一大早就守候在南陽府城城外迎王師的南陽百姓、士紳和駐守南陽府的總兵蔡祿所部的官兵,全都發出最大聲的歡呼。

王師……終於給盼來了!

而且王師看上去很多啊,兩條由南向北而來的官道上密密麻麻的排列著的都是行軍隊伍,站在高處眺望,就發現這隊伍一直延伸到了天邊,仿佛沒有盡頭一般。

很顯然,這吳三桂派來的北伐之軍是真正的主力,人數怕是不下五萬,不,是十萬啊!

“真多啊,起碼有十萬之眾!”

“這下好了,天下定矣!”

“哈哈哈,韃子完了,大明要恢復了!”

“好好,西王果然是我大明第一忠臣啊!”

守在南陽城外的一群當地士紳已經挑著大拇哥開始替吳三桂吹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