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崇禎皇帝新收的賢侄們(第2/4頁)

聽見黃宗羲答應了王忠孝所請,不僅願意派出學生,而且還打算親自跑一趟廣東,王忠孝當下就是一陣大喜,連連點頭道:“好好好,梨洲先生能去廣東,這維新書院一定可以成為天下第一等的名校……至於梨洲先生和其他先生的修金,晚輩……一共給這個數一年如何?另外,再給這個數的安家之費……”

王忠孝倒是個實在人,也不來太多虛的,直接拿起剛才那個胖書生拿來的毛筆,在茶幾上寫了“五千”和“一萬”這兩個數字。

修金(給老師的報酬)一萬兩,安家費一萬五千兩……不是給黃宗羲一個人的,而是給黃宗羲和他的門人的。

王忠孝笑著問:“您老人家還滿意吧?您要滿意,咱們馬上訂合同付款,瑞信堂的銀票我就帶在身上,都是憑票即付的。如果您老嫌麻煩,我回頭就讓人從蘇州運現銀過來!”

“滿意,滿意……”黃宗羲捋著胡子笑道,“王侍衛,令尊為了這所學堂,怕是要大大破費了吧?”

王忠孝哈哈笑道:“梨洲先生說笑了,辦學哪兒有不花錢的?而且晚輩用這點兒修金和安家費能請著梨洲先生和先生的弟子,實在是太劃算了。”

劃算當然是劃算的,不過這兩萬五千兩還僅僅是維新書院請人的部分花銷,還沒算從紹興請師爺去當老師的花費呢!

那些能當老師授徒的師爺可不便宜!而且紹興師爺一行也是要搞壟斷的,通常不願意收紹興人以外的徒弟……除非給錢特別多!

而等這些老師被請到廣東後,還得建學堂,還得編寫和印刷課本,還得把學生從兩廣、福建各地招了來,還得好好安頓所有的學生和老師,照顧他們的生活……雜七雜八的花費都算上,一所上档次的維新學堂沒有個一二十萬的開辦費,沒個十萬八萬一年的維持費,還真辦不了!

而這所維新學堂還不是王忠孝準備要在廣東開辦的唯一一所學堂……他還有一所精武學堂,將來也是要大辦的。而且窮文富武啊!

一所軍校要辦好了,這花費比起維新學堂只多不少。

而文維新和武精武這兩大學堂都辦好了,文武雙全的人才才能源源不斷加入到天地會的事業當中去啊!

不過王忠孝最近挺忙的,沒功夫把這開辦維新學堂的事兒跟到底了——康熙皇帝的寄信諭旨已經用八百裏飛遞送到他手裏了!小麻子皇帝叫他盡快回去幫著“坑”大清呢!

所以在和黃宗羲談妥了請人的詳細條件,簽了“合同憑由”,並且支付了兩萬五千兩的銀票之後,他就把接下去的事兒都交給了王忠義和十幾個楊起隆、陳永華派來的天地會弟子後,就和周昌、王士元一塊兒離開寧波府。

不過他們並沒有急著趕回北京,而是先去了一趟紹興。

他在紹興這裏還有另外一單特別重要的“大生意”——陳永華和常明月這些日子就留在紹興,一邊幫著王忠孝招募紹興師爺,一邊就親自跟著這一單!

而這單大生意的“客戶”也是個特別能來事兒的能人,名叫姚啟聖!

就是那位在後世電視劇裏面幫著施瑯一起收復大員島的福建總督姚啟聖……而真實的姚啟聖可比電視劇裏的姚啟聖厲害多了!不過沿海遷界的事兒和他沒關系,他當福建總督的時候,沿海遷界都搞了小二十年了!

而姚啟聖的“厲害”,主要是在“鉆營”二字上。他就屬於那種特別能“鉆”的主兒!

他在順治十六年的時候,不知道走了什麽門路,給自己辦了個八旗子弟!還不是包衣奴才,而正紅旗漢軍的正戶旗人……他一紹興師爺,多少代都是紹興人,居然混上八旗的編制了!也不知道他一口紹興口音的滿洲話會不會露餡?

而他混進八旗隊伍當然不是為了當八旗兵,而是為了混八旗科舉,還真讓他在康熙二年考上了一個舉人。

漢人的進士要放個縣令,平均得侯選候補上八年。而姚啟聖考了個“紹興八旗舉人”,所以隔年就放了個廣東香山縣令……就是濠澳所在的香山縣的縣令!真是太香啊!

不過這個特別能鉆,而且膽子也特別肥的姚啟聖在香山知縣的任上,還是遇到了一個他沒法擺平的事兒——他收了濠澳葡萄牙人的賄賂,擅自開了海禁,還幫著葡萄牙人通路子免當內務府洋奴才……可是他這麽一搞,卻惹得平南王尚可喜不高興了。

結果姚啟聖就被禦史彈劾到了罷官去職,回紹興去吃老米了。

但是姚啟聖不甘心就此沉淪啊!

所以當王忠孝帶著陳永華、周昌、王士元一起到紹興招師爺的時候,姚啟聖聞著味兒就來了!

他和王忠孝可是自己人……王忠孝是八旗子弟,他也是八旗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