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四藩!你們知罪嗎?(第2/4頁)

對喀納道:“皇上,平西藩的確是劣跡斑斑,但是平、靖、定三藩這些年都頗為安分,要撤也沒什麽理由啊!”

李霨則道:“皇上,臣覺得這藩鎮總不是國家之福,長久看來,還是撤藩為上。不過眼下……朝廷還是應該集中精力對付平西藩為上!”

魏裔介建議道:“皇上,臣覺得只要平西藩被平了,平、定、靖三藩絕不敢再對抗朝廷,撤與不撤,皆在皇上一言之間。”

康熙點點頭,又看了看兩個翰林學士。

“皇上,”熊賜履說,“臣覺得四藩之禍的根子其實都是一樣的……藩主是忠是奸並不打緊,只要這禍根不除,早晚都會反亂。”

“哦?熊賜履,你繼續說!這四藩禍根是什麽?”

“是人口滋生,是圈土占地!”熊賜履說,“四藩的藩下丁男娶妻、納妾、生子毫無限制,所在之地又特別開闊,圈田占地也極容易,而且他們又不納錢糧,不服徭役,世代以兵為業。日子過得太好,孩子生得自然就多了!”

聽了熊賜履的分析,嶽樂、金巴泰、索額圖、對喀納這四個八旗子弟都呆住了。

熊賜履給四藩安得罪名居然是“太會生娃罪”!

康熙的麻臉上終於露出了微笑,他果然沒有看錯熊賜履。

其實真正讓康熙對四藩忌憚不已的,根本就不是什麽擁兵自重、尾大不掉。而是四藩人口增長能甩北京城的八旗子弟十條街!

八旗子弟的數量自入關定鼎以來,就一直陷於停滯。二三十年來都沒怎麽增長,現在八旗滿洲的正身旗丁才五萬多人!

康熙看到這個數字都有點懷疑八旗子弟們身體是不是“不行”了……都想讓同仁堂樂家的大夫去給治一治了!

可與此同時,四藩的人口卻是爆炸一樣的增長!

特別是那個尚可喜……兒子、女兒加一塊都上百了!加上孫子、外孫子一輩兒,一千都不止啊!

北京內城那麽多黃帶子、紅帶子對於人口增長貢獻說不定還沒他一個多!

雖然不是每一個四藩子弟都和尚可喜一樣“高產”,但是看看老尚的“產量”,還是可以想象四藩人口增長的速度。

康熙又將目光投向了在場的臣子當中官位最低的陳廷敬,陳廷敬皺著眉頭,低聲道:“皇上……臣覺得這個藩,也不能一撤了之啊!

平、靖、定、平西四藩的藩下之人說是九十八個佐鄰,大約兩萬戶和十萬口。但那都是多年之前的數目,如今漲了幾倍都算少的。如果算上四藩之下的另戶、開戶、包衣、家奴、佃戶,二三百萬口都沒一定!皇上打算讓他們往哪裏撤?

如果讓這些藩下人口都留在原地,只是撤回藩主,那是失去約束的佐領和藩戶早晚變成國家的大患!搞不好會把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四省的人口土地都給侵占了。他們可都是有武裝,有佐領,自成體系的!

如果讓他們撤回遼東,只怕……早晚會占據整個遼地!

而且,如今四藩各據一方,雖然有割據之勢,但卻難以形成合力。如果讓他們在遼地定居,那就有可能出現四藩合一之勢!

到時候一起鬧將起來……”

這個更狠!

依著他的意思,四藩的藩下人如果留在原地繼續生娃,早晚會把所在的四個省都吞下——那可是二三百萬“武士”人口!四藩之主在還可以管管他們,要是四個藩主都回北京養老了,誰管得了他們?他們不僅擁有武裝,而且還擁有組織,還有大量的軍事人才!

大清朝的地方官遇上他們只能躲得遠遠的!

如果遷回遼東老家,那麻煩就更大了!

二三百萬人口呢!

東北那旮旯地廣人稀的,正好給他們安排……一戶授田百畝的,二三百萬人口差不多可以分個四五十萬戶,那就是幾千萬畝授田。等這些田開出來,那這些藩下人不是又要大增長了?

到時候二三百萬就會變成一千萬甚至更多!

另外,這撤往遼地的二三百萬人,大清朝廷要不要他們納稅服徭役?是不是要打散他們的組織?要不然解除他們的武裝?

如果不要他們服役納稅,還讓他們繼續保持佐領、參領之類的組織,還允許他們擁有武裝……這不就是當年後金、大清起於遼東的翻版嗎?

等這些人再繁衍個二三十年,到時候說不定就是百萬大軍入關來……這大清朝還能保得住?

可要是什麽待遇都不給,還要解除他們的武裝,打散他們的組織,他們會不會馬上造反?二三百萬人在遼東造反,拉出二十萬大軍,北京的幾萬八旗兵一樣扛不住!

陳廷敬的話到這裏,已經停了下來,南書房內,一片死寂。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康熙皇帝才一聲嘆息道:“熊賜履和陳廷敬二位已經把話都說透了……叔王、金巴泰、索額圖、對喀納、李霨、魏裔介,你們都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