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最後的旅途21(第2/3頁)

伯侄二人經年重逢,自有一番悲喜交集宣泄,關於雍王劉承勛的話題也足夠二人盡情傾吐哀傷。

在老皇帝這邊,看到劉淳腦子裏便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劉承勛的音容相貌,埋藏在心底的喪弟之痛也再次被翻出來。那等悲傷,近乎歇斯底裏,還是陪同在側的劉文渙、劉文濟兄弟倆見勢不妙,連同劉淳一道勸說,方才使老皇帝慢慢平復下來。

有一說一,在對雍王劉承勛的感情上,老皇帝要比劉淳這個親兒子都深厚得多。

劉淳時年三十六歲,但走過的人生有超過二十年的時間都不在劉承勛身邊,空間上的距離難免對父子感情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劉承勛之薨,劉淳固然哀傷難已,但更多是來自傳統孝道大義的道德約束。

雖然老皇帝近些年不斷暴露著他普通人性的一面,但終究還是個政治生物,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在幾人勸慰下,迅速從對兄弟的追懷中擺脫出來,恢復了他平日的深沉嚴肅,過問起南洋遠征事宜。

劉淳也幹練地將過去兩年南洋戰事情況匯報起來,很多東西在此前的戰報中都有提到,不過講得詳細了許多,還著重描述了一番南洋目前的形勢,以及遠征軍的管理問題。

老皇帝聽得很認真,表現得也很有耐心,一直到劉淳將打好的腹稿講完,方才伸手示意他喝杯熱茶,緊跟著發出一道深沉的感慨:“數千裏遠渡重洋,攻伐異域,這兩年你們不易啊!”

劉淳聞言,當即道:“陛下,的確不易!然而,於遠征上下將士而言,卻是莫大的榮耀!試想,自三皇五帝以來,歷朝歷代,可有如我大漢這般,遠渡數千裏,征討不臣,散播我大漢榮光。

南洋遠征,於私有錢貨之利,於公則為千秋之功,軍中將士上下,皆踴躍從征,銳意進取……”

劉淳這番話當然有恭維的嫌疑,老皇帝也是這般想的,然而注意到劉淳眉宇間流露出的興奮神采,卻也忍不住相信他是發乎於真心,怎麽也有一半吧……

“在不少臣民的眼中,朕發動南洋遠征,只是為一己之私欲,好大喜功罷了!”老皇帝哂笑一陣,然後看著劉淳,輕嘆著問道:“兩年遠征,難見家書,軍中士氣如何?”

聞問,劉淳沉吟少許,拱手應道:“自是不如兩年前,主要在於曠日持久,騷亂難已,時有土著余孽襲擾,使得將士不勝其煩。

所幸,輜需供給從無短缺,都部署又采取輪換駐守、抓大放小、分段進剿之策略,方有所緩解!”

“遠征以來,傷亡如何了?”

“臣返回之時,亡於南洋之將士,已有4972人,總傷亡約在9000上下……”劉淳沉吟著應道。

聽到這個數據,老皇帝面色還算平靜,但還是悠悠然地嘆了口氣:“又是五千忠魂,埋骨他鄉啊!”

劉淳的語氣也不免沉重,緊跟著向老皇帝拜道:“稟陛下,臣此番歸國,還攜帶著犧牲將士之骨灰、遺物以及戰獲犒賞、撫恤,懇請陛下降詔褒獎,將撫恤金發放家屬!”

“這是應有之義,朕稍後便下詔!”老皇帝肯定地點點頭。

“臣代遠征將士,拜謝陛下!”劉淳拜謝道,面露少許的猶豫後又道:“陛下,這些將士都是為國死難,他們的撫恤必須完整、周全地交給父母妻兒!”

說完,劉淳便低下了頭,老皇帝則有些愣神,但很快便淡定而堅決地表示道:“你的顧慮朕明白,倘若有人敢在此事上伸手,朕不只會砍來了他的手,還要滅了他的族!”

“多謝陛下!”劉淳再拜。

沖他擺擺手,老皇帝又道:“你雖然言辭輕松,但朕聽得出來,遠征殊為不易,還有什麽需要朝廷支持的,盡管說!”

見老皇帝如此表態,劉淳也不客氣,立刻請求道:“陛下,遠征軍當下,最困難的還是兵力不足,南北金洲與爪哇島實在廣袤,在控制上實在有些力不從心……”

“增兵不可行!”劉淳一張嘴,老皇帝就知道他的意圖了,果斷否決,不留一點余地,道:“當年劉旻也曾向朕討要兵馬,增強安西實力,朕同樣予以否決。

遠征南洋,是朕一力推動,朝中異議本就很大,雖然嘴上不敢過分,但心裏怨朕勞民傷財、虛耗國力者不在少數。

事實上,就眼前來看,弊大於利,錢糧耗費無數,還影響了海外貿易收入。

南洋遠征軍規模雖不如西征一半,然所費錢糧,卻是一點少於安西所費。

繼續增兵,朝廷必然是群起反應,朕不在京內,有些人可是跳得歡樂。朕固然可以強行推動,但事情還得下面大臣去做,雖然朕打心裏不願服老,但也清楚,拂眾意而為之,已經不是朕這樣的老人家所能為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