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最後的旅途15(第2/2頁)

劉昌言可以說是,長在舊社會,活在新時代。先在泉州為吏,後在陳洪進回鄉省親時,被推薦進京參考,高中進士。

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南臣,身上有種清晰的“漳泉”標記。不過,他本身的才幹是一方面,早年得到陳洪進助力也是一方面,但更為重要的,是後來得到了宰相趙普的提拔。

他能當上廣州知府,也是趙普在二度拜相後,舉薦擔任的。因此,在廣南東道的道司級官僚中,劉昌言也算背景深厚了。

冬夜的風吹在身上,還是比較寒冷的,立於殿外,劉昌言也不禁縮著脖子,搓著手。望著那洞開的殿門,也不禁卻步,他一個人,還真有點不敢去覲見老皇帝。

所幸,沒等他猶豫一會兒,燈火廊下一道身影快步走來,近前一看,乃是一名體態健碩、形容嚴峻、著將軍服飾的中年,廣南東道都指揮使侯延廣。

侯延廣可謂家世不凡,祖父是曾為鳳翔節度使的侯益,漢初也算一個風雲人物,關乎大漢西陲安定,有與孟蜀勾結的嫌疑,最終還能保一家富貴,還被封為魯國公(後被廢)。

其父乃是北伐大將侯仁矩,開寶北伐時,率領騎兵馳騁遼西走廊,立下赫赫戰功,後又長期在東北領軍。在侯仁矩染病英年早逝時,老皇帝還專門下詔追悼過,稱大漢失一軍中棟梁。

幾十年下來,侯家在大漢也是一個大家族了,軍政之間都頗有影響,成材率也不低,侯延廣便是其第三代子孫中的佼佼者。但能在不到五十歲的年紀,成為一道都指揮使,掌管整個廣南東道的軍事,除家世因素外,本身還有些本事的。

見到侯延廣,劉昌言立刻迎了上去,拱手行禮:“下官見過侯都將!”

打量了劉昌言一眼,侯延廣面上微露訝異:“劉知府也在?”

劉昌言姿態放得很低,輕聲道:“陛下召見,未知何事?”

“待覲見過陛下,便知曉了!”聽出此人試探之意,侯延廣面上不見動容,很是淡定道。

二人試探寒暄間,重頭人物姍姍來遲,時任廣南東道布政使,張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