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2/2頁)

這些新的東西,也在幾十年的發展、碰撞、糅合之中,漸漸形成了一種新的治學辦法,一種新思想。其核心就在於當年老皇帝提出的四個字:經世致用。

老皇帝當初只是提出一種理念,甚至只是在用人、選賢上表達自己的偏好。但後來湘學的發展深刻解釋著一個道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在以廖明永為首的一幹湖南道名士的努力之下,將老皇帝的理念,完善提升至理論高度,並以此治學,發揚光大……

顯然,所謂湘學,其本質還是一種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學說,其政治理念與主張固然保留了大量傳統道德,但在思想性上卻是不斷靠近統治者,利於其統治。修習湘學的人本質上還是為了更方便進入仕途,擔任官職,完成階級身份上的鞏固或者轉變。

而大漢最大的統治者是誰,開寶皇帝!對於一門學說來說,幾十年的發展並不算長,想要獲得突破,甚至還要更久。

至於湘學的對擴散為何緩慢,除了傳統思想以及其他學派的阻滯之外,也因為其主要服務的是最高統治者。而老皇帝的那些倡導,可不是符合所有人理念以及利益的。

如此也就可以看出,湘學為何能在過去的三十來年快速發展,官府絲毫不受阻,甚至大力扶持。說穿了也很簡單,其立意太“紅”太“正”,這樣的學說是不怕擔政治風險的,至少在老皇帝當朝是這樣的。

若沒有這些基礎,就靠廖明永這些本土才士,甚至馬楚的遺老遺少,能折騰出這般大的動靜,把湘學搞得成宗成派,那也是不可能的。

此番,老皇帝能夠按捺住那膨脹的猜忌之心,卻也是在了解湘江學派的核心理念之後,來了興趣。

不似臨幸嶽麓書院之時的走馬觀花,今日老皇帝專門給廖明永留出了半天的時間,專為聽取湘學理論。

當然了,用幾十年完善、成熟的一套思想理論,不是區區半天便能講盡的,廖明永也聰明地揀重點講,圍繞著“經世致用”這一核心重點闡述。

不得不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對於那些文人尤其民間所謂才士大家,老皇帝都持一種蔑視的態度,他更相信自己手中的權力以及自我的遠見。

但是今日,出奇地,他耐下性子,認真地傾聽一個“鄉下地方”、“三流學派”的領袖,闡述其治學理念乃至政治主張。

結果,在廖明永生生把老皇帝說得大發感慨。乃至於,老皇帝生出了些許恍惚,他是真沒有想到,在這偏僻的湖南道,竟然能夠誕生如此貼近於自己治國理念的學派,實在是新奇,也實在是佩服。

即便這湘學有逢迎的嫌疑,但對於至高無上的帝王而言,需要的不正是這樣的臣子嗎,年紀越大,越認識到意識形態的重要性,而不能服務於統治者,於國家社稷穩定無益的思想主張,哪怕再進步、擁躉再多,那也只有束之高閣。

有那麽一瞬間,老皇帝甚至覺得湘學是不是被某些人、某些學派刻意打壓了,為何沒人向他舉薦?最終發現,還是老皇帝自己的原因,在某些方面,他確實閉目塞聽的。

而對於面聖的結果,廖明永是很興奮的,因此老皇帝當場允諾,讓他從長沙挑選幾名湘學骨幹,到三館、翰林院、東宮去任職。同時讓他到兩京去開設書院,教授湘學。

這背後意味著的東西,讓早已鍛煉得心如止水的廖明永心中都不禁波瀾起伏,顯然,皇帝陛下認可了湘學,甚至於支持推動其傳播。這代表著,從今以後,湘學這個地方學派,將正式走向大漢全國,通往最高統治階層的大門向他們打開了,湘士黨團地位的提升,或許就由此而展開。

由此可見,此時廖明永這老夫子的心情是如何的澎湃,情難自抑制。

只不過,廖明永所不知道的是,若是在禦前講得不好,他的腦袋甚至整個湘江學派或許都難保。此前,老皇帝甚至已經讓皇城、武德二司都羅織好了處置長沙這些學閥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