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2/3頁)

至於你提出的顧慮,朕只能說,他們不敢!別看你祖父如今垂垂老矣,這點自信還是有的!同時,也要相信那些所謂望族以及軍隊軍官們的見識,死一人與亡全族,孰重孰輕,他們心裏有數!”

“好生休息吧!”在劉文濟還在消化之時,老皇帝留下一句話,緩步離開了。

踏出房間,老皇帝仰面而嘆,頭頂是一片月明星稀,飽滿的玉兔正播灑著柔和的清輝,也是,中秋才剛過。把手一伸,隨身伺候著的胡德立刻把竹節奉上,老皇帝接過,在廊道間點了點,發出清脆的聲響。

而在不遠的廊道轉角處,一道身影正隱藏在燈光下,身姿看起來很挺拔,正是萬年侯劉文渙。不過,此時的劉文渙表情有些復雜,死死地盯著走出房門的老皇帝,目光中隱隱帶有些嫉妒、委屈以及不甘。

老皇帝似有所感,頭一偏,當即喚道:“是文渙嗎?”

被點到名,劉文渙下意識地哆嗦了下,不敢怠慢,立刻站到光線處,躬身拜道:“是!孫兒在!”

劉文渙雖然盡力讓自己在老皇帝面前表現得正常一些,但那股噴薄欲露的情緒,老皇帝卻感受到了。以同樣溫和的目光審視了這個皇孫兩眼,老皇帝沖他招了招手,道:“正好!你陪朕走走!”

雖然只是短短一句吩咐,劉文渙心頭卻是莫名一熱,立刻應是。

……

秋風蕭瑟,吹動著池塘間的清水,老皇帝佝僂著身軀,在樹影之下,盯著晃動著燈火的水面出神。點點淚意在雙目間浮動,嘴唇歙動,卻是在嘀咕著:大符,你應該不會怪我吧!

從符昭壽被捕,一直到被斬,整個過程,老皇帝都沒有見過他,就是怕自己徇私寬縱。當然,此時眼眶中打著轉的眼淚,絕不是為區區符昭壽,只是老皇帝想起符皇後了。

雖然符後已經崩了好些年,但時間並沒有療愈老皇帝的心傷,反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越發深刻,平日裏不提,也只是將之深深埋藏起來。

然而,今日才把符後的弟弟殺了,愧疚之情固然不多,但思念之情卻是被勾出來了,甚至於陷入了一種“殺一人,思一人”的矛盾之中。

良久,伴隨著一杯酒水灑入腳下的草地,老皇帝擡手拭了拭眼角的淚痕,終於從那種傷懷的情緒中擺脫出來。

即便如此,老皇帝的情緒依舊不高,湖北之弊,也就讓老皇帝生出些慍怒罷了,處置完也就是了,但有些事情,卻讓老皇帝不得不打起精神,提高警惕。

或許樊知古不知道,由於白日那些多余的表現,反倒引起了老皇帝對他的猜忌,乃至質疑的地步。老皇帝所質疑的,當然是此人,能夠按照他的意志對荊湖北道上層權力結構進行調整,對那些盤根錯節的豪門望族進行打壓,就從樊知古今日呈現的態度來說,老皇帝信心實則嚴重不足,因為樊知古給他的感覺,充滿了妥協傾向。

按理說,以樊知古的能力、性格以及過往的履歷表現,是不至於此,只要他還存有上進之心,在老皇帝如此明白表態授意的情況下,當毫無付負擔、果敢向前,銳意改革才是。

然而,事物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大漢朝廷的局勢也在不斷變化,人自然也得通過不斷的改變以適應所處環境。

到了樊知古這樣的位置上,當然要根據屁股所處來調整立場,改變思路。如果是在十年前,哪怕是五年前,面對老皇帝的示諭,樊知古都不會有任何遲疑,只會堅決徹底依聖意行事,但如今,他不得不采取一些穩妥的辦法。

事實上,莫說一個樊知古了,就是居廟堂之高的公卿宰相們,在這些年也在越發求穩。而種種行為,翻譯過來,就是兩個詞:觀望、等待!

至於觀望什麽,等待什麽,不言而喻!

就是老皇帝,又何嘗沒有發現,這些年他想要做成什麽事,是越來越困難了。中下層離老皇帝太遠,但是上層權貴,尤其是那些封疆大吏、公卿大臣,一個個都表現出一種懈怠、遲鈍。

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大漢的精英權貴們都墮落腐朽了,只是他們開始心存遲疑了。這份遲疑,毫無疑問乃是老皇帝帶來的,不只是這些年老皇帝“神經質”的變化,也在於,他真的老了,人的精氣神是很難瞞住人的。

越是處在上位的人,就越需考慮長遠,他們在為政處事之時,不得不去考慮事情的延續性,老皇帝未必能堅持多久,那他制定推行尤其是強行推動的那些政策,又能堅持多久呢?

人亡政息在中國可實在太尋常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更是顛撲不破的道理,現在若是用力過猛,那將來便很可能面對政治風險,這是說不準的。

在重重心理顧慮下,大漢的當權者們,又怎麽可能再像過去那般,對老皇帝的決策不折不扣地去執行呢?更多的,是一種應付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