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2/3頁)

朕取得的那些成就,也是有你雍王一份功勞,你回去收拾收拾,再陪朕走一段路,去看看大漢的江河社稷。

朕總感覺,時間不多了。此番出行,總歸是打著南巡的名義,趁著還能動彈,就再認認真真地巡視一次吧……”

老皇帝是越說越動情,劉承勛聽了,竟也是熱淚盈眶,反倒讓老皇帝出言去安慰他。

兄弟倆親密地交談著,兩個人年紀都不小了,很少談及當下,更多是在回憶過去,高興的事大笑,哀傷的事也不矜持憋淚,盡興而談一個多時辰,方才散場。

離開泰康殿,步伐很是遲緩,一直到走得遠些了,劉承勛方才回過頭來,眼眶中布著些許血絲,眼神格外復雜,輕輕地在心中呼喚了一聲:二哥啊……

繼續南巡,並非老皇帝心血來潮,拍腦袋決定,而是經過認真思考,他也確實想著如早年那邊,用點心,去走走看看。

不過,皇帝出巡事宜,要落實起來,就不是一句話那麽簡單了,想再像私訪羅山縣那般輕裝簡行,也不大現實,畢竟目標是整個南國。

首先一個時間問題,時值盛夏,自然不宜出行,至少得等入秋,乃至更久的秋涼之後,當然,空余的時間,正好用來準備。

隨駕人員,也要經過刪減,不再是去遊山玩水、避暑納涼了,老皇帝只打算把大內軍帶上,再加上一部分侍候的宮人以及文臣武將,總人數盡量壓縮至五千以下。

至於其他人,哪來的回哪兒去,玩也玩過了,泰康宮也見識過了,酷暑也過去了,不能讓他們再“奉旨”逗留申州,給地方添亂。後妃之中,老皇帝甚至只讓賢、宜二妃隨駕,其他人等全部被趕回京城。從一系列的安排可知,老皇帝這回,是真想再仔細一把,只是,難免顯遲。

一直拖到七月中旬,諸項事宜準既定,巡視路線也研究確定好了,老皇帝正式下詔,再度開啟南巡旅程,首個目標,荊湖北道鄂州。

然而,就在起行前的一夜,老皇帝再遭打擊,大漢雍王劉承勛病逝於泰康宮。初聞噩耗之時,老皇帝還不相信,甚至第一反應是把那謊報的宦官給殺頭,雍王薨了,這怎麽可能,他比自己年輕,一直以來,也很少生病,還準備隨自己繼續南巡,怎麽可能突然就沒了。

然而,事情總是以一種讓人措手不及的方式發生,雍王突生惡疽,病情急轉直下,不過三日,便暴斃,連最後一面也沒讓老皇帝見到,連句遺言也沒留下。

而據報,雍王之疾,很像是南洋常見的瘴疾,可能還是當年下南洋時,便染上的病根……

雍王之薨,朝野震動,而對老皇帝來說,則用怎樣嚴重的詞來形容都不為過。老皇帝早已習慣了故人凋零,在當下,若是再有人向他匯報,哪個國公薨了,哪個功臣死了,怕是連悲傷都得醞釀一番,至多發表一兩句感慨,再讓朝廷依制進行一番追悼,僅此而已。

但是,這世上總還是有零星的人,能夠讓老皇帝痛斷肝腸。當確認雍王薨逝的噩耗,老皇帝幾欲昏厥,緊接著便是歇斯底裏、嚎啕大哭,那十二分的哀傷,比當年秦王劉煦薨時,顯得還要嚴重。

再上一次,還得是符皇後駕崩時,平日裏或許只知道老皇帝很看中雍王,但可能出乎許多人意料的是,劉承勛在老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竟然高到如此地步,到可以不顧形象,涕泗橫流,甚至大罵蒼天。

當然了,這或許還與老皇帝如今的心理狀態有關,能夠讓老皇帝傾心信任的人,實在是一只手都數不過來了。

劉承勛這突然辭世,老皇帝的南巡計劃自然耽擱了,就在雞公山,進行了一場盛大的悼念儀式,請了數百道士、僧侶做法事,幾乎把周遭的僧道一掃而空,如此七天七夜之後,方才讓徐王負責護送靈柩回洛陽,由太子劉旸主持下葬。

雍王在大漢的地位如何,從一點也可看出,那便是宗室之中,他是唯一一個在生前便建好陵墓的人,是陵墓!還是老皇帝敕書建造,也在邙山選址,作為老皇帝的陪陵之一。

至於再遭打擊的老皇帝,則懷著沉痛的心情,按照原定計劃,繼續他的南巡之旅。自雞公山南下,經安州抵鄂州,花費了足足十二日,方才抵達鄂州,沒有再搞什麽虛頭巴腦的微服私訪,而是擺開儀駕,過漢陽,進入州治江夏。

老皇帝此次南巡,也不是什麽隨心所欲,抱有的目標很明確,作為四十余年帝業生涯的第一次,遊歷南國江山。

同時,也簡單地視察一番南方道州的政治民情,以皇帝之尊對南國士民進行撫慰,給官僚們訓訓話,給職吏們鼓鼓勁,給黎民們安安心,盡可能地擴大皇室在南方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