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2/2頁)

當然,徐王的分析是準確的,若是到這個程度,劉繼謙還要強辯一二,被激怒的老皇帝恐怕就沒有其他考慮了。

劉繼謙認罪得幹脆,老皇帝表情卻嚴肅依舊,沖他訓道:“朕看你是昏了頭了!誰讓你如此空竭倉廩,濫用民力的?申州的民怨,朕在這雞公山中,都感受得到,你這個父母官不曾察覺?

積毀銷骨啊!申州士民,對你這個知州已是深惡痛絕,對朕又何嘗不深懷怨望,你不怕被戳脊梁骨,連朕的名聲也不顧及?

逢迎諂媚,無所不用其極,朕要你這幸進之徒何用!”

面對老皇帝這一番怒斥,劉繼謙也無多余反應了,滿臉惶恐,涕泗橫流,叩請道:“臣有罪!罪不容誅!請陛下降罪!”

對此,老皇帝依舊一副不依不饒的模樣,但話裏的意味卻有些變化了:“降罪?如何治罪,罷官,還是斬首?

你的命,能使覆水回收?能改善時局?能消解申州士民之怨?還是能挽回朕的名聲?”

老皇帝這一連串的質問,立刻讓劉繼謙心中一動,但不敢表現出來,只是繼續拜道:“臣亦追悔莫及,然深知罪過重大,其責難逃,但求速死……”

這個時候,老皇帝沉吟了下來,不再斥罵,而是默默地審視此人。看得劉繼謙手足無措了,方才開口道:“到現在了,你還要在朕面前耍弄心機?”

劉繼謙覺得,老皇帝此問,比那暴風驟雨般的責難還要嚴重,慌忙道:“臣不敢!”

“不敢?”老皇帝冷冷道:“朕若要殺人,你覺得你還有踏入泰康殿的機會?這數日,你出入徐王那裏頻繁,他就沒有給你一些應付朕的指教?”

這話問得,實在讓劉繼謙措手不及,還不及思考如何應對,便又聽老皇帝幽幽道:“申州,你是不能再待了,蘇州有缺,你去那裏任知州吧,即刻起行!”

劉繼謙正自惶恐著,忽聞老皇帝這樣的安排,一時間還真沒反應過來,稍作回味,方才忙不叠地拜謝道:“臣叩謝陛下不殺之恩!”

不只是命保住了,官還升了,驟升,比起申州這“窮鄉僻壤”,蘇州可是大州、望州,經濟發達,人煙繁盛,兩者之間,差距難以量計。

劉繼謙在申州這般折騰,所求為何,還不是為了逢迎老皇帝,雖然馬屁拍到了馬蹄子上,但仕途上這樣巨大的進步,依舊是他苦心追求的。可想而知,此時其人心中感想是何等的激動與復雜。

“你別高興得太早!”老皇帝仍舊冷淡地施以告誡:“皇城司、武德司都對你進行過詳細的調查,申州苛政,勉強可用上命所迫來解釋,你本身還算廉潔,克己奉公,未嘗貪汙受賄,中飽私囊。

若非因此,你這顆腦袋斷無保下之可能!

蘇州可是個好地方,物阜民豐,人傑地靈,油水也不是申州可比的,朕希望,你這份廉潔與奉公,能夠永遠保持下去。

身為父母官,該當恩養百姓,為民謀利,你當謹記。若是在蘇州,再給朕搞出如申州這般的爛事,屆時兩罪並罰,就是徐王說項,朕也無絲毫情面可講!”

聞言,劉繼謙當即表示道:“陛下諄諄教誨,臣必當牢記於心,永不敢忘懷。臣必當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克己奉公,為國盡忠,為民盡力!”

“滾吧!”老皇帝擺擺手,不再有任何廢話。

事情,最終還是以這樣一種平穩落地的方式收場,連首當其沖的劉繼謙,老皇帝都選擇輕輕放下,不加懲處,反而加官,可見其對此事最真實的態度是如何的了。

說到底,還是在挽尊,在顧及他那張老臉。回過頭來,老皇帝對行宮之修建未必沒有後悔的念頭,只是,既然已經勞民傷財,再在此事上追責問罪,那豈不是一錯再錯,鬧得上下都不好看,完全沒有必要……

有些事情,當避諱時,就當避諱,畢竟尋根究底,最後還得算到他頭上。

老皇帝當然知道,劉繼謙是該死的,只是,他老劉再昏聵這一回,應當沒有太大問題吧……

不比當年了,老皇帝眼裏,早就能揉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