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教匪”(第2/2頁)

問詢得知,從滅國開始,那些黑汗遺民屢屢生事,更有不少叛賊(主要是教民)嘯聚為亂,躲到周遭山林之間,不時出山,襲擊漢民,在劉旻於碎葉的“滅教”行動之後,更是愈演愈烈。

前些年,都督府重心放在對ysl聯軍的抗擊上,對於後方的騷亂,有些顧不上,只是有限維持,以致治安崩壞。一直到怛羅斯之戰後,獲得了決定性勝利的安西都督府終於騰出手來,真正開始著手解決後方問題,調集重兵,剿滅“教匪”,將珠海沿岸整個犁了一遍,賊勢方得到遏制。

但是,原本分散的漢民村落,也在那種危機重重的局勢下,發展到了如今集聚化的狀態。郭城那邊的繁榮,在珠海盆地西南部,幾乎是不可復制的。

即便到如今,那些“教匪”仍舊沒有消滅幹凈,不是山林裏好生活,也不是官兵剿賊不盡力,只是不斷有黑汗遺民受不了漢人的奴役,更無法接受劉旻的信仰遏制,而選擇投靠亂匪。

而每到農忙時節,尤其是收獲期,往往是“教匪”作亂的高發期,眼下,正是夏糧收割之時。

一路安穩無事,一直到珠海西側的集勒鎮,倒巧不巧,碰見一場亂事。不知從哪裏鉆出一支“教匪”,正在圍攻集勒鎮。作為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卡據點,集勒鎮溝深壁堅,又有一百滿裝齊備的安西軍士常駐,自然不是缺乏攻堅裝備的亂匪所能拿下。

但是,棲居在鎮甸周遭的百姓可就遭了難了,駐軍任務是守住鎮堡,空余的救援力量不大,鎮堡內的容納空間也有限。

而恰好碰到此事,楊福自然沒有坐視的道理,當然,也沒法不理會,畢竟,比起據堡而守的集勒守軍,他這些野外的押運隊伍明顯要更危險。

楊福有家學底蘊,又經歷過實戰,面對“教匪”作亂,果斷做出決定,鎮靜地派出兩百官兵,前去襲後救援,這是他手中戰力的八成了,至於他自己,則帶著剩下的一隊官兵與民夫,看守物資。

亂匪並不多,安西、河西邊軍又多是精銳,尤其是安西軍,兩方夾擊,結果是很難出意外的。很快,那支“教匪”便被擊潰了,斬首兩百余級。

只不過,相比這場平叛勝利,楊福更疑惑的是,在這珠海之畔,竟然還能發生“教匪”成規模攻擊城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