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2/2頁)

扯這麽多,只是想說明,楊福家族這一脈,根在甘州,在大漢,過去在家族發展上,重心也主要在兩個方向。一往上,二往東,上則指河西道,東則指朝廷。

但經過這前後三次西行的耳聞目睹,身臨其境地見識了安西這邊的發展變化,卻也不禁真正動心了。這裏的條件,的確是好,尤其是郭城為中心的臨湖範圍內,除遠了點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缺點。

或許楊家,今後的發展,可以往西多加些關注了,楊福心中這麽想到,此番可要好生查看一番楊家在郭城田土狀況。

似他們這些宗族,分散投資,四處發展,也屬常態。劉皇帝治理下的大漢,是一個擴張的時代,並且已經擴張了快三十年,哪怕當下朝廷已經開始調整政策,但也只是放緩腳步罷了。

毋庸置疑,大漢的對外擴張拓殖,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是形成了一股浪潮的,劉皇帝也著實帶出了一批“擴張派”。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與時代背景下,似楊家這樣有志氣、有關系的家族,是相對深入參與其中的,甘州楊氏家算是小宗,但以甘、肅為基,影響力已然上升到道司層面,甚至出了河西道。哪怕是此前不大受關注的高昌道,在成為遠離戰爭的內地之後,也有甘州楊氏活動的蹤跡。

楊福才三十六歲,即將升任甘州指揮使,這樣的年紀與職位,可謂是前途無量,當然也是楊家的核心人物,掌握著不小的話語權,他若動了心思,總是能調動一部分資源,投向安西。

事實上,如楊福這般動心的人,如今並不在少數,尤其是西北的權貴家族。西征固然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但在長期的戰爭中,借著西征,也增進了大漢官民對西域的了解,加深了大漢西北與高昌、安西的聯系,這是鐵與血凝結成的聯系,緊密而深刻。

借著西征,誕生了一個利益集團,除了從朝廷那裏獲得好處,從小民身上汲取養分,西征本身也能帶來豐厚的利益。黑汗曾經畢竟是一個小強,一個國度倒下了,其身軀自然而然化作一道美餐,供禿鷲與饕餮享用。

別的且不提,就珠海盆地的大片水草沃土,就是一筆寶貴易取的財富,過去,由於戰爭,由於人口,開發相對緩慢。

但近幾年,隨著戰線大規模西移,連怛羅斯都打下了,而郭城又像一顆明星在珠海之畔閃閃發光,對人的吸引力就更強了。在土地城池的經營上,漢家子民多的是耐心。

如今的郭城,乃是安西都督府重點打造的大後方,人口積聚,工商農牧日益興旺,也有利可圖了,尋常商賈都往來頻繁,那些上層階級又怎會忽視。

安西以郭城作為西征的後勤基地,他們同樣可以將之作為分享戰爭紅利的橋頭堡。唯一讓人不滿的,是朝廷開始減少對西征的支持了,那他們的利益,可就要損失一大塊了。

當然,在對外開拓上,西北的豪強們,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驅動力。就同往海外貿易拓殖的那些家族、勢力一般,他們到了異域,權力的膨脹,“自由”的擴張,是顯而易見的,在國內,在朝廷權威熾盛的情況下,行事總歸有些限制,正常情況下,誰願意頭上戴一圈緊箍咒呢?

尤其對西北的食利階層而言,偌大的天下,他們是被朝廷折騰得最頻繁,也是最狠的……從這方面講,也潛藏著一種掙脫“牢籠”的欲望。

而安西的政治環境,對他們而言,是最為寬松的,畢竟,不管是行軍打仗,還是剿撫治安,安西都督府是需要他們這些有志“賢能”的支持。

楊福動心思,多少也是受此風潮的影響,楊家可不是小門小戶,此前多少端著些架子,何必到那麽遠的地方刨食,但如今,時移世易,情勢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