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2/2頁)

就仿佛是一種無聲的對峙,過了好一會兒,劉皇帝繃直的身體往下一塌,朝後靠在禦座背面上,像是收起了獠牙一般,以一種平緩的語氣問道:“那王繼恩呢?”

感受到老皇帝語氣的變化,劉旸不由松了口氣,有種度過一道危險難關的感覺。面對新問題,稍一思索,即拱手道:“王繼恩盡忠陛下四十載,或有些許差錯疏漏,便要處置,也只當聽從陛下意旨,外臣無權幹預!”

劉皇帝沒有表態,緊跟著又追問道:“皇城司呢?”

“天子豈能自廢耳目?”劉旸的回答更加幹脆了,簡潔有力地回答道。

劉皇帝老臉上的表情慢慢松弛了下來,看著禦前的劉旸,悠悠然道:“你並非毫無認識,為何仍要為張、呂那一幹人等說情?”

對此,劉旸思忖了下,方才鎮定地答道:“張、呂畢竟是朝廷幹臣,呂蒙正更是陛下一手提拔至今,朝廷如今雖然人才濟濟,但如此級別的大臣,還是難得的,因此,臣心生不忍,鬥膽為之開言一二……”

聽其解釋,劉皇帝好一會兒沒有作話,老眼中甚至露出少許迷茫之色,良久,方淡漠地說道:“對於這些恃寵生驕、居心叵測之臣,朕本是打算處以極刑的,不過,你既然求情,那便從輕發落吧!”

事實上,雖然怒火攻心,但劉皇帝腦子還沒被燒壞的,他心裏又何嘗不清楚若是直接將張、呂那二十八臣殺掉的嚴重後果。

然若不加懲戒,又何以震懾那些官僚大臣,另一方面,此前氣勢已經做足了,若是高舉輕放,也只會讓人覺得自己是外強中幹,讓那些官僚愈加輕視自己年老。

於是,經太子求情勸諫,劉皇帝再酌情開恩,免其一死,便成為了一個平穩落地的辦法。當然,劉皇帝也有二手打算,倘若太子不求情,那殺也就殺了,他們要忠名賢名,就成全他們。

“將那一幹人,悉數貶到西北任職!”劉皇帝做出最後的決定,但很快意識到不對,旋即改口,冷冰冰地道:“在朝中就敢如此肆無忌憚,串連生事,若到了地方,還將之放在一起,豈不再給其興風作浪之機會!分散安排,你來處置!”

劉皇帝那一副猜疑的表現,還是讓人喘不過氣來,但所幸命是保住了,劉旸也只能鄭重地應一聲:“是!”

“你歇了許久了,若身體無虞了,便回政事堂理政吧,免得時間久了,臣子說你這個太子懈怠!”劉皇帝又把注意力放到劉旸身上,平靜地看著他,悠悠道。

顯然,對太子的態度,劉皇帝已然恢復正常了,至於嘴上所言,只是找一個說得過去的借口,讓父子都有台階下。

離開垂拱殿,劉旸在高高的殿檐下仰望天空,竟也有種脫離牢籠的感覺,後背涼涼的,適才殿中,重重壓力之下,還是忍不住夾背生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