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2/2頁)

而真正想通過登聞鼓,去了解民情,從多年的實踐結果來看,效果也並不顯著。於是借著“失牛案”,劉皇帝下詔,打了個補丁,詔令民非人命及重大特殊案件,不得登聞上告。

這幾乎就是針對小民的,當官多有個分寸,劉皇帝本是這麽認為的。但“丟牛案”後續的發展,幾乎顛覆了劉皇帝對“登聞鼓制”的認知。

經過武德司調查,那名上告的老農,背後是受人指使,幕後主使也不是什麽大人物,只是督察院一個侍禦史,也並沒有什麽陰謀。

其目的就更顯荒唐,次人認為皇帝應該更多的聽從他們這些禦史言官的糾彈勸諫,對登聞上告制度很蔑視,指使那名老農上告,也只是想看看劉皇帝會怎麽應對,也讓劉皇帝意識到,放開民意究竟是怎樣一種可笑、低效的決策。天子高高在上,怎能同愚人賤民直接溝通呢……

當這樣的匯報上呈禦案,可想而知,老皇帝的心態是如何爆炸。最終結果,那老農念其庸賤,為人所誆騙,略施懲戒,鞭笞二十就放了。

那名侍禦史下場就慘了,都被以“欺君之罪”處死,還加了條“居心叵測”的誅心之罪,家人也受到牽連,家產籍沒,發配安西……

但是,這些都難以真正發泄劉皇帝胸中的怒火與戾氣,他由此聯想到了很多,並且想起了當年最為轟動的“科舉舞弊案”,背後畢竟有秦王劉煦的影子。

劉皇帝甚至不禁懷疑,過去每一次登聞鼓響起,小民上告案件本身背後,是否還有另外一個故事,是否都有人在背後策動,是否過去那麽多年,都是不同的人因為不同的目的在陪他這個皇帝“玩”……

畢竟,普通小民,連官府都基本不願意打交道的,到宮闕敲鼓,恐怕連路都找不到。能夠敲響登聞鼓的,還得是有一定見識與出身的人。但偏偏,過去直接告到劉皇帝那裏的普通士民,還真是有一些的。

“失牛案”對劉皇帝的影響很大,大到他對登聞鼓制失去了興趣,當皇帝在某一方面明確表露出心思時,結果是注定的,登聞鼓制的名存實亡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如今,時隔多年,登聞鼓再一次敲響了,在恍惚的同時,劉皇帝也不禁好奇,原因是何,應當不至於是丟只雞、死條狗吧……

當即吩咐,讓喦脫親自去把來人帶進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