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梁孝王(第2/2頁)

心情本就有些郁郁,回到垂拱殿,又收到一道讓他感到憤怒異常的匯報。

王繼恩又來打小報告了,起因還是出海拓殖之事,劉曉病逝的消息傳出後,在京中權貴之間是引起了一片反響,尤其是那些帶強制性出海的人。

王繼恩上報的,正是其中一些言論,可謂是怪話連篇,明嘲暗諷,指桑罵槐,其中最過分的,乃是延川伯高紹基。

在此前康氏逆案中,高紹基家族也是牽涉其中的,在後續的處置結果中,可謂是“損失慘重”,不但要還三千貫錢,還要為了這區區三千貫把兩兒兩孫趕出京城、趕到南洋那蠻夷之地去受罪。其中還包括高紹基最喜愛的一個孫子,骨肉別離,讓高紹基是怨憤不已。

當然,高紹基怨憤的事情可多了。他是原延州節度使高允權之子,高允權死後僭位自立,也算當了一段時間“諸侯”,後在朝廷大舉進軍西北的過程中,迫於局勢,不得不老實交權。開寶元年,被封延川伯,一個二等伯。

對這樣的待遇,高紹基顯然是大不樂意的,畢竟在他看來,他與安審琦、趙匡贊那些藩鎮節度是一樣的地位,即便弱一等,不能封王,封個公總不過分吧。

就連漳、泉二州都能出留、陳兩家侯門,獻土出降之輩罷了,他這個櫛風沐雨,守備西北的有功之臣,缺只得區區一個二等伯,天子何其不公……

當然,高紹基平日裏並不敢太驕狂,畢竟沒有那個資本,這一點他心裏還是有數的。此番沒能忍住,也只是在家中抱怨了幾句,吃了幾碗酒,借酒勁,說劉皇帝要逼著他們出海,連皇子都要派出去,這下遭報應了吧。

這話,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傳出的,偏偏被一名受過高紹基責罰,心懷憤恨的家仆,偷偷舉報給皇城司。

於是,僅隔一日,宮中有詔出,高紹基奪延川伯爵,舉族流放良平島,既然舍不得兒孫,那就一族人齊去,完完整整,團團圓圓。就這,已經是劉皇帝格外寬恩了……

開寶二十七年仲秋,經過兩個多月漂泊,梁國公劉曉的棺槨終於抵京,帝妃親覽遺容,放聲大哭,劉曉的遺體是經過“腌制”的……

皇帝降詔,追封梁王,謚號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