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2/2頁)

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康寧還一度做了落實的準備與行動,只是最後被人勸住了,一個朋友,一個老道,一個受他資助也讓他信服的道士,據說還在華山聽過陳摶老祖的講道,算是半個“外門弟子”。

老道聽了康寧關於獻財入仕的想法後,沒有多說什麽,只是高深莫測地預警一番,說,天威難測,此舉非但難以得福,徒取其禍!

然後,老道飄然而回山納福,康寧則陷入了冷靜的思考,或許是出於信任,又或許是出於對危險的警覺,最終放棄了。

也就是康寧聽了勸,否則,任他百萬家財,也作浮塵。劉皇帝對名爵的重視,絕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那是幾乎看作統治的法統與基石,拿幾個臭錢就想換官謀爵,只是取死罷了。

何況,即便劉皇帝不發話,就是大漢的勛貴們,也會群起反對攻訐的,對於一部分軍功勛貴來說,連魏仁浦、薛居正那些以文治封爵的公卿都看不上,屢有微詞,何況區區一個商賈。

要是花點錢就能買個爵位,那勛貴們還不得沸反盈天,人心不得亂了?康寧若真那麽做了,在劉皇帝眼裏,或許就是一種挑釁與折辱了,如何能有好下場。

過去這幾年,康寧一直在鉆營琢磨,如何能夠突破這道困擾他多年的難題,甚至到鉆牛角尖的程度。

到今日一會,趙仙的話,終於讓他受到了啟發,完全可以換條思路。老皇帝的威嚴不可逆,難以反抗,可以將目光放長遠一些啊,任何規矩制度,只要舍得下本,總有撬動的一天。

他不行,還有兒子,還有孫子,錢對劉皇帝而言,或許沒有那麽大的用處,但對其他人來說,可就不一樣的。

在回家的馬車內,康寧腦子裏就兩個念頭,一個是派人去探聽一下皇孫劉文渙的行蹤,看看有沒有獻殷勤、拋媚眼的機會;二則是,廣陽伯、宰相趙匡義那裏,該多去走動走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