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天花板

當然,不論怎麽變,怎麽擴張,發家的業務,康寧是沒丟的,與官府的合作,與權貴的關系經營,都需要每年花費大價錢去維持。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康寧手下的那支扈從隊伍,始終維持著組織,非但沒有解散,反而有所壯大,掛著“康”字旗幟的商隊,幾乎隨處可見,足跡遍布大漢東西南北。

毫不諱言地說,靠康大官人衣食的人,數以萬計。當然,這種主要依托於商業人身依附,並不是那麽牢靠,要養這麽多人,並不容易,除了有錢,還需有糧有肉。

大漢許多商賈,但凡經營有成,賺取了一定利潤,便忍不住買田置地,將骨子裏對土地的貪戀表現得淋漓盡致。康寧也不能免俗,家鄉蔚州是必然要有產業的,置地萬畝,在山陽圈牧場萬頃,不少扈從雇傭都安排在其中,但這只是占比很小的一部分。

跟隨康寧的那批人,來源眾多,成分復雜,但在康寧的帶領下,大多具備一點特性,那就是狼性,是習慣“吃肉”的。

當國內趨於安定,當大漢逐漸停下擴張的腳步時,康家卻沒有停止,相反,他們是自發地向外發展,尤其在海外貿易上。

最早在南洋搞“武裝拓殖”的人與勢力之中,就有康家,當然,從事後來看,康家的海外征途是有些巧合因素的。

最初是為了搞香料貿易,後來則是為了金銀這樣的貴金屬。當年,康寧在湖南也是偷偷開了幾個銀礦的,獲利頗豐,這自然是違法的,尤其在朝廷進行貨幣改革之後。

只是,由於當初以勛貴張進為首的滑州貪腐案,又引出了趙匡美私開銀礦案,鬧得沸沸揚揚,朝廷也籍此對各地的私開的金銀礦大加打擊。

連榮國公的弟弟都保不住,還主動投案自首,康寧生意雖然大,自是也扛不住的,主動斷臂求生,將手中的私礦上交朝廷,還花費了大代價,給中原水災受難百姓捐了一大筆錢,方才幸免,那也是康寧商業生涯中最危險的一次。

但是作為一個商賈,最突出的特質便是逐利,瘋狂的逐利,尤其在品嘗過甜頭之後,開礦雖然辛苦,但絕對是一本萬利。國內政策嚴,限制多,但國外便是一片海闊天空,任其遨遊。

於是,康寧組織了好幾批人出海,康家商隊的足跡也由此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當年郭良平打三佛齊,奪蒲羅中島時,康氏船隊的扈從、水手可都是積極支持,鼎力相助,除了後勤幫助,甚至自帶武器,上岸打仗殺敵。

當然,這個過程中沒有虧的,死傷些人不算什麽,圈奪的土地,占領的礦山,其中之利,是數倍乃至數十倍。和許多人感受到的一樣,對於大漢的食利階層而言,海外實在是太自由了,什麽手段都能使,還不怕被人攻訐清算……

這十多年來,除本土開掘冶煉的部分金銀,海外的金銀是大量湧入大漢,也使得銀價不斷下跌,但再怎麽貶值,一兩銀子依舊能兌1058文銅錢。

雖然不管是金還是銀,還是銅,輸入國內,都被受到朝廷的“剝削”,被狠狠地宰上一刀,但依舊是暴利。而成本,不過役使一些土著,開山挖礦罷了,十分低廉。

到如今,康寧在海外已有大小礦十余座金銀礦,僅銀每年便出產近兩萬斤,這甚至快超過朝廷在湖南所設銀監的收入了。

而對於許多金銀礦收獲,康寧都是瞞著的,大部分采掘所得,都被他藏起來,不敢暴露,實在是太多了,讓人害怕,即便是康大官人,也有種小兒持金過鬧市的感覺。

不過,這也快瞞不住了,在海外搞開礦生意的人並不少,同行人即便一時摸不清楚,也能有所估計,至少能夠一采數年乃至上十年的礦,價值絕對不小。

同時,在高麗、日本這樣金銀盛產的地方,康寧也有涉足,當然,這就需要和兩國的權貴階層合作,在其中過道手,賺個“手續費”,康家遍布五湖四海的商隊,在貿易流通上的優勢實在不小。

不管是眼光卓絕,還是運氣使然,幾十年下來,康寧始終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即便有所坎坷波折,最終總能跨過。

如今的康寧,也能算是功成名就了。論名氣,四海揚名,幾十年的“傳奇生涯”,讓他為天下商賈引為榜樣;論財富,不說富可敵國,腰纏數百萬貫是一定的;論影響,若把海外的土著奴隸算上,十萬人指著康大官人吃飯;論地位,大漢的權貴之家,大多是能作為座上賓登門拜見的,連太子殿下都親自接見過,聽他講述海外拓殖的經歷與收獲……

人生已是如此輝煌,但康寧仍不滿足,錢財名氣都有了,而且很多,但也正因為銅臭味太重,也使得他飽受非議與鄙視,雖然他自己也清楚,很多針對的來源只是因為眼紅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