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2/2頁)

即便分封之事議定,也當有所側重,安東有大哥,朝廷暫可省心,一個安西朝廷能夠支持,再加一個南洋,已然勉強,不能再多了……

因此,兒能出海就國,然若以攻滅日本為目標,那恐怕不是兒有生之年能做到的……”

聽完劉昀這番陳情,劉皇帝呆立良久,方才恍過神來,語帶苦澀道:“連你都用有生之年這個詞了,那朕呢?”

事實上,劉昀話裏背後的意思,劉皇帝是聽出來了的。其一,攻滅日本,費時費力,虛耗國力,他不理解,臣民們恐怕也不會理解,要知道,這些年,日本國對大漢一向恭順,禮節朝貢品,年年準時抵達,從無短缺怠慢,遣漢使也是一波一波地來,就差當親爹孝順了。

其二,即便以吞並日本為目標,也需要朝廷的長期、巨大投入,這個是難保證的,劉皇帝可以固執堅持,別人反抗不了,但他之後呢?不用多說,大漢的保守力量實在太強大,若是不能形成一股自發的對外擴張意識,那大概率是人亡政息。

靠劉旸?劉皇帝的認識是,守成足以,開拓不足,劉皇帝如今對太子的認識,已經不在於是否讓自己心中滿意了,而是是否適合這個帝國。劉皇帝知道,在近些年的執政之中,他是犯了不少錯,也留下了不少後遺症的,這些都需要後繼者去緩和,大漢需要的是一個守成的繼承者。

而倘竭大漢之力,去進攻日本,相信以大漢的海陸軍將士的強大能力,是足以破敵占國的。但是,然後呢?

安西呢?南洋呢?與南洋的大片寶地相比,小小日本,算得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