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2頁)

說著宋準擡眼觀察了下劉皇帝,見他只是認真傾聽的模樣,又道:“韓相公的建議,封國可先就林邑、安東及新齊三國優先完善;安西大戰方休,硝煙又起,欲罷不能,當壓後,擇機而立;至於南洋外海諸島,時機尚不成熟,可再置後些,也給朝廷與諸皇子更多準備的時間,倘若倉促成行,既不利於封國建立之平穩,也不利於皇子們的安危……”

人與人顯然是有區別的,若是趙匡義提這麽些意見,劉皇帝定然是另外一種態度,但因是韓徽提的,所以他只是短暫的思考後,語氣平和地評價道:“或許大漢的財政使,就需要一個保守的人選的來擔任,韓徽建議,雖然失之保守,卻也言之有物,老成謀國啊!”

心中略微感慨了下劉皇帝的“雙標”,宋準又道:“至呂相公,倒沒有多說什麽,只道分封之議,幹系重大,事關皇室朝廷,不可不慎,還當妙算周全,考慮妥當之後,再行推動,急躁不得……”

聽宋準這麽說,劉皇帝突然忍不住笑了,探手捂了下額頭,道:“這話像是呂端說出來的!”

對呂端,劉皇帝麽沒有更多評價了,這從來都是個讓他放心的大臣。想了想,又問道:“樞密院、兵部是什麽反應?”

宋準道:“兵部楊尚書沒有上奏,潘樞密認為安西戰爭已經耗費了朝廷大量兵力與軍需儲備,分封之議可,但暫時不能擴大對外戰爭;郭副樞密則認為,南洋的那些蠻夷小國容易征服,當地物產豐富,完全可以因糧食於地,只需遣派偏師即可,作戰消耗與陸上是不同的,因此,南洋可略,堅定支持陛下分封南洋……”

嘴角再度洋溢起少許笑容,嘴裏則呢喃了一句:“郭良平,他似乎也坐不住了啊!”

劉皇帝當然知道,事情絕不會如郭良平所言那般簡單,但對其態度以及表現出的這股的精神,還是十分認可的。郭良平,畢竟是當下大漢擴張派的旗幟性人物,也是劉皇帝開拓主義的忠實踐行者,劉皇帝對他的欣賞也是發自內心的。

點著頭,琢磨良久,劉皇帝終於問到他最關心的人:“趙普呢?趙普的奏章到了嗎?”

“回陛下,趙相公暫無奏章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