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2/2頁)

這些年,東宮之中鬥爭不斷,基本是慕容與趙氏兩家圍繞著兩個皇孫而展開。而太子妃無子,一直是慕容氏最大的短板,雖說把蕭氏之子收養,但契丹血脈始終為上下內外所忌諱。趙匡義等人,也始終沒有真正把蕭氏看成對手,雖然有所打壓,但不論是蕭思溫還是蕭綽,都是謹小慎微,安分守己,再加上太子劉旸的維護,都沒有取得太好的效果。

如今,太子妃突然有喜了,這就不得不讓人對將來的局面,多些揣測與猜想了。如果這一胎還是個小公主,那麽一切如舊,局面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的改變。

如果生下一個皇孫,那就有的說道了,可以想見,局面立時就要渾濁起來了。那時,太子妃將如何對待收養多年的劉文濟?慕容氏與蕭氏之間恐怕就要生出齟齬了。

而由趙妃所生的太子長子劉文渙,如今已經快十五歲了,即便太子妃生下一個嫡子,如此大的年齡差距,在有足夠強大的母家勢力支持下,那必將化作一個巨大的優勢……

趙匡義思考著,憂慮著,也暢想著,不知覺間,也再度接受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在劉皇帝當國的時代,他們趙家實在難有更多的作為了,未來的希望,還在皇帝駕崩之後,在太子當政之時。

只是,還要等多久?對已經年近五旬的趙匡義而言,又還能有多少時間供他蹉跎?每思及此,趙匡義腦中便忍不住浮現出一個大膽的念頭,要是劉皇帝能早早駕崩就好了……

由於朝廷緊張的局勢,壓抑的氣氛,有過此念頭的人,恐怕並不在少數,只是不敢宣之於口罷了。過去,大臣們或許只是震懾於劉皇帝的權威,滿懷敬畏,存著一些擺脫桎梏的念頭。

但對趙匡義這樣心懷野望的人而言,則已然涉及到權力與命運之爭,奪人錢途,如殺人父母,若擋人權途,那情況恐怕比殺人父母還要嚴重。

就在當夜,一則對於趙家而言真正重創的消息緊跟著傳來了,趙家的頂梁柱,帶領趙家躋身大漢頂級權貴之列的榮國公趙匡胤,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