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2/2頁)

兩成的失地農民,多不多,以大漢如今近億的人口來說,數量是挺多。但是,若沒有這些人,大漢那麽多權貴家族、官僚地主的地,誰來種,他們的他們的利益誰來滿足,畢竟他們對大漢帝國統治維系作用才是最大的。

何況,這麽多人的去處,也不都是淪為佃民、扈從、仆傭,也有經商、出海、移民屯邊者。而以整個大漢來看,畢竟還剩下那麽多自耕農,情況即便有惡化的趨勢,但就目前來說,有多嚴峻,也需理性看待。

想通了這些,劉皇帝便考慮起寇準進諫的目的來了,恐怕不在移民實邊的問題上。

腦中雜亂的思緒飄飛許久,劉皇帝再度恢復平靜,瞥向寇準,道:“你向朕指出了這些問題,朕也接受了,但如何解決,你可有想法?”

聞問,寇準有些矜持地答道:“臣淺薄無知,不好妄談!”

“在朕面前,就不需這般裝模作樣了!”劉皇帝有些不耐煩地說道:“前面講了那麽多,不說完,你豈能痛快?”

見狀,寇準這才思索了下,而後拱手道:“陛下,臣以為,最主要的對策,便是澄清吏治,約束豪強,禁止他們相互勾結,巧取豪奪,胡作非為!朝廷當禁止地方豪強限制百姓人身自由,對於那些違法亂紀者,當依法嚴懲。”

寇準這話一出,就已經證明他的成分如何了,這就是庶族地主階級的代表。所提的對策,也帶有極強的妥協性,求改良,也非變革。

劉皇帝是個高度集權的專制君主,屁股所坐的位置早讓他“端正”了思想,統治者就是統治者,剝削階級就是剝削階級,一切有利於他統治的事情,他都願意去做,而一切不利於他統治的事情,都要阻止取締。

不過,在面對寇準的說法時,劉皇帝還是不禁輕笑道:“你所說,不過老生常談罷了!過去,朝廷不是一直這樣做的嗎?但為何,仍舊難以遏制?”

不待寇準接話,劉皇帝便冷冷道:“歸根究底,還是朝廷工作做得不到位,有監督執法不嚴,甚至知法違法,與利益相關者,狼狽為奸,沆瀣一氣者!”

對於如今的劉皇帝惡言,所思所想者,也僅僅是為了延續他帝國的統治罷了。只要土地交易的政策不變,那麽兼並勢不可免,更改變政策,又談何容易,何況也容易帶出新問題。

因此,一直以來,劉皇帝所采取的方法,也是限制加改良,治標不治本。以大漢如今的生產力與社會發展情況,想要尋求治本,本就是不切實際,這一點劉皇帝心裏也同樣清楚,革命,革的是自己的命。

土地兼並,做是可以做的,但你做得太過分,吃相不能太難看,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即便依附在你身上,你也得讓人活得下去,不能把人逼上絕路。

然而,天下大部分的剝削階級,似乎都沒有這個認識,偏偏貪婪無度,習慣性地把事情做絕,而這種情況,才是劉皇帝真正要打擊的,這些也是動搖大漢統治的敵人。

因此,對於寇準的提議,劉皇帝一邊表示認可的同時,一邊說道:“看起來,大漢從官府到地方,又需要一次清理了!你們說朕,能讓那些巧取豪奪、欺壓良善,知法犯法,掘我大漢根基的奸賊好過嗎?”

劉皇帝話說得很輕巧,甚至很溫柔,但語氣中流露出的那股寒意,卻讓人不禁發顫。

又看向寇準,劉皇帝想了想,道:“寇準進諫有功,言之有物,拜為關內道監察禦史!”

寇準略微有些意外,這便升官了?但面上保持著平靜,恭聲道:“謝陛下!”

事實上,這也不算升官,只是轉正,授予實職罷了。作為一個才通過科考入仕的進士而言,不足一月,便能轉正,也一件比較傳奇的事了,至少在當下的大漢,比較少見。要知道,就連上一屆的進士,都還有人沒定去處,還在觀政見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