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2/2頁)

北路軍進展的順利,完全出乎了楊延昭的預料,不過,他自然是樂得如此。戰情如火,為了策應劉旻大軍,也為了分擔其壓力,在乙寄烏骨城略作停留,便帶領新征召的幾千突騎施部卒,馬不停蹄地繼續向西南進發。

事實上,乙寄烏骨城陷落後,黑汗國都八刺殺袞便已經暴露在漢軍的兵鋒之下了,兩地只相隔四百余裏,中間只隔著一道伊麗河可為屏障,堪稱一馬平川。

而無數戰例證明,要想守住河防,需要有充足的準備與足夠的實力,而這兩樣,都不是時下的黑汗國具備的。

因此,漫長的伊麗河,也沒能擋住北路軍,為其輕松突破,兵鋒直抵碎葉河畔的八刺殺袞。一路上的招降納叛,兵叩敵都之時,楊延昭軍人數不減反增,已達一萬三千余人,因精銳齊出,南下禦敵,八刺殺袞的守軍,只有不到兩千。

依靠著山河形勝,八刺殺袞還是給漢軍進攻造成了一些麻煩,但空虛的敵都,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抵抗都是無力的,最終也沒能逃過陷落的結局。

由於消息的滯後,在南線,黑汗主力正與劉旻大軍纏鬥。當得知北路也有漢軍,並且在向八刺殺袞挺進之時,黑汗大汗阿裏木薩整個人都懵了,不得不從殲滅漢軍的美夢中醒來。

迫於後方緊迫的形勢,不得不放棄戰果,匆匆西撤。黑汗人的反應,自然引起了漢軍的注意,為免中了敵人的詭計,劉旻初時也沒有急於追擊,但是,經過幾次試探性的追擊戰,最終斷定情況。

有了判斷之後,劉旻就不客氣,開始發力,全力追擊,兩方之間,攻守再度異勢。只是這一回,黑汗人要更加狼狽,結果也更加慘淡。

在漢軍的糾纏下,黑汗大軍堅持了半個多月,待撤至距離八刺殺袞百裏的集勒小城之時,國都失陷的消息終於傳來了,黑汗人終於支撐不住了,陷入崩潰。

一場摧枯拉朽的戰鬥後,黑汗主力大部被殲,大汗阿裏木薩也亡於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