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百年國運(第2/2頁)

對於這一點,劉旸還是比較認可,也與劉皇帝多作探討,也跟得上劉皇帝的思路。並且,已經看到了他美好的前景。

至少,在這些年,在海外貿易不斷興起的過程中,給朝廷給民間帶來巨大利益,同時,內部滋生的矛盾也得到了不小的緩解。

大量沿海貧民踴躍出海闖蕩,尤其是像福建道這樣多山少地的地區,闖蕩精神更加激情。很多人,出海前是一窮二白的窮三代,闖蕩個三兩年,回國之後往往都有余錢,能夠成為鄉紳了。

雖然事實上,出海並不意味著暴富,很多人在海上就遇難了,又或者死於海盜襲擊,又或者得病而亡,又或者在與土著的沖突中丟了性命。

但是,不論官方宣傳,還是民間的口口相傳,南洋就是一塊寶地,遍地財富,樹上掛著白銀,河流裏淌著黃金。

對朝廷而言,需要通過這樣的宣傳手段給國內釋壓,而出海得利的商民,也需要籍此吸引人手,增加實力,一起闖蕩。

下南洋,不抱團是不行的,而不說得得誇張些,玄乎些,也做不到吸引人的目的。而對國內的普通人來說,對那些想發財的人來說,他們也切切實實地看得到那些通過闖南洋富起來的人,那些人與事,也是實實在在的,騙不了人,於他們而言,倘若在國內種地活得辛苦、抑或活不下去,也有了一條可選擇的出路,還是得到官府支持。有這一點,就足夠了。

雖然只是這麽一條不怎麽起眼的選擇,從大的方面來講,卻能增強國運,延續國祚。至少劉皇帝是這樣想的,自東西漢之後,沒有哪一朝能有三百年國運,劉皇帝不求他的大漢帝國能千秋萬載,但若能善加經營南洋,以其為壑,增加個一百年,不是沒有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