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機遇(第2/2頁)

金州指揮使遲疑道:“大王,都殺了?”

劉昉瞥了他一眼:“我的話沒說清楚嗎?”

“稟大王,這兩百余俘虜,大部分都是漢人,且主動投降……”

劉昉不待他說完,便道:“造反作亂的漢人,比之黨項賊寇,更加可惡,更加該殺!這是陛下親口所說,你以為如何?”

此言一出,即便是大冬天的,金州指揮使也不由面色一白,激生冷汗,趕忙道:“大王有令,末將等必然遵從!只是,殺了這些俘虜,固然可以提振士氣,震懾叛軍,但榆林叛眾頗多,末將不免擔憂,屆時叛賊走投無路,頑抗死戰,難免給王師造成阻礙與損傷。”

“這不是你們該考慮的!”對此,劉昉態度很堅決,環視一圈,道:“我再重申一遍,此番平叛,不是把那幹叛軍擊敗就結束了的,陛下對於榆林的弊病,已經忍無可忍,我們不只要平定亂賊,更需把榆林徹底清理一遍,消除那些痼疾,讓大漢的統治永遠維系下去!至於反抗者,同樣只有一個解決辦法,殺!”

最後一個“殺”字,說得擲地有聲,同樣冷酷堅決,顯然,對於劉皇帝的意志,劉昉是理解得很透徹的,從思想上就有了充分準備。

也再沒有人敢對此有任何異議,畢竟,劉昉連連拿劉皇帝的話做解釋,而劉皇帝對於這些將領而言,同樣是神祇一般的存在,從本能上就只有服從二字。更何況,一幹叛賊而言,殺得越多,他們功勞越大,想通了這一點,更不會有什麽顧忌與負擔了,從軍者,也從來不怕殺戮。

“再者,對於叛軍,朝廷也不是不留一絲余地,陛下的意思很明確,前者詔書也已寫明,提叛賊首級投官者,可免一死,生死抉擇,自有他們自己選擇,我們只當依詔而行!都明白了嗎?”劉昉嚴厲道。

“是!”

“今日於歸德堡休整,明日繼續開拔,向鹽州進發!”劉昉又吩道:“通知鹽州張齊賢、王玄真二位使君,做好接應準備!”

“是!”

事實上,在劉昉北上之前,早有方面大員趕赴榆林了,那就是新任的榆林道布政使張齊賢,就像此前劉皇帝對太子劉旸所說,張齊賢可以做榆林主官,如今果然。

而張齊賢顯然是個有為之人,對於機遇與挑戰並存差事很是積極,在長安謁見劉昉,就平叛之事略做溝通之後,便急赴榆林。

張齊賢沒有選擇道治所在的夏州,那裏李繼遷雖然也鬧騰得厲害,但局勢仍舊控制在官軍手中,相反,鹽州這邊的形勢,要更加嚴峻些,也是張齊賢選擇的履任之所,就沖這份迎難而上的勇氣,就值得嘉勉。

至於原本的布政使郭侗,則被免職,召回東京,如今,還在夏州,與王侁算是難兄難弟。顯然,榆林之亂,朝廷最頂級的勛貴都牽涉其中,即便不問罪,也討不了什麽好。

“你叫武平是吧!”劉昉看著歸德堡鎮將。

“正是!”武平恭敬地答道。

“表現不錯,我給你提兩級,升尉將,歸德堡的戍卒,就地整編,補足一千軍士,你明日作為先遣,進入榆林!”劉昉道。

武平聞言,頓時大喜,立刻拜謝。什、隊、曲、營、尉,劉昉金口一開,武平這可小小鎮將,立刻躍升了漢軍的五級軍官了,更讓人羨慕的,這是趙王殿下點的將,前途可期。

大變之際,往往意味著大機遇,於叛軍如此,於官軍亦然,這歸德堡鎮將,率先品嘗到個中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