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西州盡復(第2/2頁)

不敢再據城而守,被動挨打,他們在龜茲以成據守、以騎制敵的策略,完全被漢軍看破,基本宣告失敗。而漢軍的強大城戰能力,也清清楚楚地告訴黑汗人,靠守城,是打不過漢軍的,只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而經營多年,以堅固著稱的龜茲城,都抵不住漢軍的進攻,何況末蠻這樣的小城。因此,這一回,阿裏亞曼選擇率領全部軍隊,主動出擊,東進迎擊漢軍。

比起城戰,黑汗軍隊更擅於野戰,並且,不顧後果組織起的四萬軍隊中,最有保障的戰力還是那一萬多黑汗騎兵。

不論出於何等考慮,阿裏亞曼近乎破釜沉舟的決策,都符合漢軍的將帥的意願。黑汗人對防守失去了信心,他們同樣對龜茲血戰產生了陰影。

雙方會戰於末蠻城以東一百余裏的巴什鎮,這一仗,雙方擺開陣勢,積極對攻。黑汗軍隊采取了他們最習慣的戰法,把最擅長的東西都拿出來了,以伊斯蘭信徒為主的志願兵瘋狂沖擊,常備軍押陣於後,輔以騎兵遊弋突擊。

漢軍則針鋒相對,同樣把他們步騎結合的戰法拿了出來。比較有意思的是,雙方不約而同地打起了埋伏,各自遣精騎,繞襲敵後。

漢軍這邊,是魏王劉旻親率五千鐵騎,繞行數十裏,奔襲黑汗軍後陣,最終,形成了一場大混戰。

當戰鬥陷入僵持,黑汗軍後繼乏力的缺點便被放大了,漢軍憑借著更精銳的士兵,更出色的指揮,有高效的組織,取得了巴什之戰的勝利。

失敗的黑汗軍,一潰數百裏,除了少量騎兵得以逃脫之外,余者或死或降。主帥阿裏亞曼,這一回沒能逃掉,於敗陣之際,亡於亂軍之中。

更為慘重的是,三千重騎,全軍覆沒,這可是八刺殺袞的支援的近衛軍隊,是黑汗國最為精銳的軍隊。

當然,消滅這支黑汗重騎,漢軍也付出了巨大傷亡,甚至可以說,巴什之戰重漢軍大部分的傷亡,都是這黑汗重騎造成的。

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後,在劉旻的統帥下,漢軍趁勢西進,席卷天山南麓,占領托十幹河、允護水流域。立足其間的以末蠻、烏赤為主的大小城鎮,也被漢軍輕松拿下,黑汗軍根本無法再組織起有力的抵抗。

至此,漢軍西征以來,歷時三月有余,以傷亡過萬的代價,拓地八百裏,消滅黑汗軍隊五萬余人,盡復西州回鶻舊地。

這也宣告著,在漢軍的打擊下,黑汗國二十多年東擴的成果,一次性全部吐了出來,天山以南的廣大地區,黑汗國只剩下的西南麓的疏勒地區。

而疏勒地區,經過幾次的兵力抽調,防禦也幾近於無,即便巴什之戰的黑汗潰兵,大部分也沒有選擇西撤疏勒,而北上逃入天山要隘拔達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