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2頁)

安西地域雖廣,但歸漢也才十年,過去回鶻、契丹、黑汗以及大漢,甚至是南邊的於闐國,幾方勢力在這片土地上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拉鋸作戰,被反復摧殘,基本淪為一片廢墟,高昌全勝時期的百萬部民,損失了八成。

直到漢軍西進,方才取得了難得的安寧,但是,十年根本不夠新一代人的長成,恢復重建更是遙遙無期,到開寶二十一年,安西下轄人口,也不足二十五萬,其中,有許多人氣還往返東西的商賈們帶來的。

因此,疲敝不堪的安西,根本無法支撐一場大的戰爭,青壯年勞力稀缺,高昌防禦使仆勒費盡了心思,也方才給大軍提供了五千多丁壯,作為輔卒。真正支撐大軍西進的,還得靠河西。

五萬大軍中,超過兩萬都是騎兵,打黑汗,還是得相輔相成,甚至一定程度上,騎兵的作用更加重要。

為此,朝廷還專門調撥了三千重甲騎兵參戰,就是針對黑汗的近衛重騎。當然,還包括上萬的各族仆從軍隊。

不得不說,征召仆從軍隊作戰,確實是一個節省成本的辦法,一則戰力有一定保障,二則花費相比與官兵較少,朝廷只需要提供一些錢糧武器,就足以讓他們歡天喜地了。

魏王劉旻甚至直接對那些由吐蕃、回鶻、六谷部卒組成的仆從軍允諾,打下黑汗,任其劫掠,所獲財貨,朝廷只收取一半,以此激勵戰心,讓他們賣命。

這則約定,也果然很合仆從軍上下的心意。過去朝廷征召部卒作戰,主要用於國內戰場,尤其是在北伐之時,更是數以萬計地武裝番騎,但那時候,朝廷的制定有嚴格的約束規矩,畢竟,大漢國土,不能放縱其隨意肆虐。

但打黑汗不同,雖然也能說是大漢自古以來固有的領土,但現實因素不能不考慮。區區黨項人,都難得安穩,更何況立國已久且文化傳統與中國完全不同的黑汗國呢。

想要征服黑汗,收復故土,就需要從上到下,從裏到外,對其進行摧毀,而後,再行鞏固。這個過程中,有些事情,是不適合強調紀律的漢軍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