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勛貴與官僚(第2/2頁)

不得不說,劉皇帝這番狠辣,甚至不按規矩的強硬做法,效果是顯著的,滿朝肅然,無人不懼。但同樣,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負面效果,君臣之間的隔閡加重了,大臣們對劉皇帝已然是畏懼大於信任,這自然是相對的,畢竟,劉皇帝又何嘗真正地信任過這些權貴?

不過,劉皇帝的權威實在太重了,這些權貴們哪怕心中有諸多的想法與不滿,也不敢表現出來,只能沉默,只能蟄伏,不敢冒頭。

誰敢冒頭,大抵就是個人頭落地,家族衰敗的結局,這一點是明顯的。君強臣弱的時代,所有人也只能按照劉皇帝的規矩來,至於對抗,且不提有沒有那個實力,就權貴本身的松散就是一個問題,各有各的矛盾,各有各的利益,也沒有一個人能夠凝聚起來。

倘若發生那樣的情況,最終也會形成相互攻訐,借機整倒政敵的結局。這麽多年,大漢只有一個中心,那就是劉皇帝,所有人事也都是圍繞著他一個人展開的,沒有人能夠替代。

前兩次的時候,被強令圍觀,還有人不忍見此慘烈場面,甚至有些官員,嘴中抱怨,影射“暴政”。

看到同類被這樣處置,也確實容易引發共情,而過去所有“言行不當”者,也同樣沒有好下場,或貶官,或流放,甚至丟了性命的都有。

但這一次,沒有任何雜聲,刑場外圍,百姓的議論與權貴們的沉默,形成了鮮明對比。監斬台上,太子劉旸同樣沉默,面無表情,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個罪臣人頭落地。

而有不少勛貴與官僚,都忍不住把目光投向已至壯年的太子,劉皇帝權威太深重了,大夥不敢對抗,但皇帝終究老了,身體似乎也不是那麽康健。

相比與老皇帝的嚴苛冷酷,太子殿下終究要仁厚寬和一些,熬吧,熬到改天換地的那一日,也許大夥的日子也就能好過一些了。

這樣的心思,過去或許很多人想都不敢想,但如今,有很多人已經不可遏止地往那方面展望、期待。

當然,這樣悖逆的心思,即便有,也沒人敢表現出來,都只能深深地隱藏在心底。投向太子劉旸的諸多目光中,也包括趙匡義,他是越發覺得,他的未來,不在劉皇帝,而在太子了。

在劉皇帝下面,當宰相都不安全了,他還能如何作為,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