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2/2頁)

這自然是必然的,那麽多重職及大臣調動,可不只局限於被安排的那些大臣,還有他們所代表的各集體、各勢力、各派別,由內而外,所涉及的所有中樞部門及地方道州,怕是都要跟著變動,一整個鏈條都跟著擺動起來的時候,那就是整個官場的動蕩,甚至是帝國的動蕩。

也就是僅僅局限於文官體系之內,但是,因為兵制持續改革而帶來軍隊的變化,影響至今猶在,大漢內外諸軍以及新邊防體系,也仍在調整磨合之中。

兩方面齊進,朝廷果然掌舵的舵手,但是那種反彈來的壓力,也是不可放松的,劉旸憂慮的,大抵也在於此。

見其始終難以釋懷,趙普的語氣也變得有些認真,嚴肅地對劉旸道:“殿下,請恕臣倚老賣老,多講兩句!”

“趙相但講無妨,我當靜聽!”劉旸對趙普的態度還是不錯的。

趙普道:“殿下當知,大漢自建國以來,發展至今,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波瀾不驚的,其間創業守業之艱苦磨難,殿下想來也有所體會才是。

從國家大局而言,自然是越穩妥、越穩定,則越好。但是,一味的求穩保平安,卻無異於放任矛盾與隱患的滋長,陛下的利弊之說,不需臣多講,殿下要看到此番官吏調遷可能產生的動蕩,同樣也該看到調整結束後吏治的澄清。

另外,陛下坐朝當國,已然三十又二載,如此漫長的歲月中,什麽風雨沒有經歷過,什麽動蕩沒見識過,什麽困難沒克服過?

只要陛下在,那大漢就不會出問題,所有事,都將歸於平靜,一切都將恢復正軌,大漢還當穩步前行。

殿下對皇父,應當有足夠的自信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