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大洗牌(第2/2頁)

要說這麽大臣中,盧多遜的心情也是分外復雜的,也有些郁悶。他的位置,倒也沒有變動,他仍舊是政事堂宰臣,中樞一派大佬,但對他而言,這不是問題的關鍵。

關鍵在於,朝廷這邊要進行如此激烈重大的人事變動,他事前竟然只能通過其他一些手段得到些只言片語的消息。

他在朝廷主管監察部門,雖然沒有人事組織權力,但涉及到這麽多封疆大吏、方面大員的變動,竟然完全沒有參與進去,這說明什麽,說明他被排除在了朝廷核心權力圈之外,這就讓多年以來一直自我感覺良好的盧多遜難以接受了。

實事求是地說,此時的盧多遜,心理是有些不平衡的。因此,在這大廷廣眾之下,他也做了第一個提出質疑的人。

而對盧多遜的反應,劉旸並沒有太過意外,很平靜地點點頭,又問向其他人:“還有臣僚有異議嗎?”

沒有應話,或者就是想說,也有些不敢說了,這種情況下,從眾是最好的選擇,要說輕易冒頭,那就是容易成為被打擊的對象。

就拿王仁贍來說,他身上本來就有些汙點,不管是當年平蜀期間,還是後來坐鎮雲南時期,都有些逾越過分的行為,劉皇帝都沒有嚴辦他,還是始終重用他,從來不少封疆之任。

此番,要說從兩浙調到淮西,他心裏自然是一百個不樂意,與魚米之鄉的兩浙相比,那淮西也只能用窮鄉僻壤來形容了,完全沒有可比性。

但不管如何,那還是一道主官,執一方牛耳,雲南待了那麽多年,淮西至少還在中原大地。至少,才六十多歲的他,沒有被直接“致仕”,這樣想來,似乎又沒那麽難以接受了。

真正難以接受的,或許也只在貧富差距、權力大小,以及過去構建的那些利益結構、黨羽關系要受到沖擊甚至被打破。

殿中的這些內外大臣們,不說全部,但絕對有不少人存在王仁贍的心理,因此,自然也不會貿貿然地開口。

見無人作話,劉旸又把目光轉回已經有些尷尬的盧多遜身上,平靜地說道:“既然盧相有意見,那就說明此詔此制,存在異議!這樣,請眾卿稍坐,我先往崇政殿請旨,而後再議!”

說完,劉旸驟然起身,毫不拖泥帶水,邁動腳步,雷厲風行地要出殿而去。這些,別人反應先不管,盧多遜卻有些慌了,趕忙走出席位,腳步匆急,不禁趔趄,緊張地喚道:“殿下且慢!”

劉旸住腳,緩緩回過神來,看著額冒微汗的盧多遜,輕聲道:“盧相公還有什麽話,需要我代為呈稟的嗎?”

“殿下誤會了!”盧多遜很從心地改口,態度也轉折得很徹底,並且義正辭嚴地拱手道:“臣對中樞決策,絕無異議,臣當率都察院上下僚屬,全力支持,配合詔制落實!”

對盧多遜這小醜般的反復表現,劉旸並不想笑,心中嘆息一聲,回身落座,沉吟了下,再度確認道:“諸卿可有異議?”

這下,趙匡義率先起身,表示認同。而牽涉在內的宋延渥、李洪威、李業也迅速起身表示聽命,比起其他大臣,他們這些皇親國戚,屁股更需要坐正。

趙普始終沒有作話,顯得很低調,只是在盧多遜表現之時,眼皮子稍微擡了擡,隱隱有不屑之意,若不是劉皇帝護著,此人哪裏鬥得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