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2/2頁)

很多時候,目標商船只要給足過路費,就能順利放行通航,畢竟對於海盜而言,搶奪貨物還要一個銷售變現的流程,還不如收取現錢。

當然,在大漢的一些港口,尤其是流求、安南的一些商港,也活躍著一些商人,專門負責處理一些來路不明的貨物。

產業鏈、利益鏈,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甚至於,對大漢的水軍來講,海盜的興起,也不能算是壞事,否則如何體現他們存在的價值。

過去,朝廷內部也總有人提出,要削減水軍,大漢畢竟是大陸權帝國,在很多朝臣看來,維持七萬水軍,以及數百條戰船,實在沒有必要,每年還有那麽多人員、訓練、船只的花費,這可比養馬步軍貴多了。

也就是隨著海上貿易的興起,以及劉皇帝的支持,大漢水軍方才得以保持如今的規模,在兵制改革中,軍力也沒有怎麽削減。

但即便如此,比起陸軍大哥,水軍仍舊是小弟,不怎麽受重視,甚至有些苦逼。此前,為什麽郭廷渭能水軍大將會默認麾下的搶掠,還不是為了彌補水師軍費的缺額,給水軍將士們發些福利。

因此,哪怕有養寇自重這種犯忌的嫌疑,大漢水師也確實需要海盜的存在,用以練兵、立功以及獲利。而大漢水師主要追剿的,也正是那些殺人越貨的海盜。

而相比於大漢的“儒盜”,來自高麗、日本的海盜,則要放肆得多,也暴虐得多,他們更殘忍,更好殺,在浩瀚的大洋上,制造了大量慘劇。

這是為大漢水師完全不能容忍的,在近幾年,打擊的目標,也基本放在這些“麗賊”與“倭奴”身上。

對於高麗、日本同行,大漢的海盜們,也是十分瞧不上的,認為這些人毫無遠見,只會謀那種一時之利,因此,當日本海盜向南活動擴張時,受到的是來自官府與同行的雙重打擊遏制。

因為東北亞海域上海盜活動猖獗,在劉皇帝的授意下,大漢朝廷還向兩國就“消滅海盜、肅清海域”下達了一份指示,敦促兩國對本國海盜進行清剿。

讓兩國派水軍出海去打擊海盜,顯然是不現實的,高麗的水師就不提了,在漢麗沖突期間,早就被摧毀了,元氣未復,甚至放棄恢復,至今也只有大船小船三兩艘,與率賓府部署的水軍力量差不多。

至於日本的水軍,船小人少訓練差,也沒有遠航能力,他們去剿滅海盜,且不說能不能找到海盜行蹤並消滅的問題,遇到狠的大的海盜團,說不準就是被消滅的結局。

因此,哪怕迫於大漢的示諭,兩國所謂的海賊進剿計劃,也都是停留於紙面的。不過,為了給大漢一個交代,兩國對背靠本國港口的一些海盜,進行了驅逐剿滅,將他們趕離本土,自生自滅。

顯然,在過去,高麗、日本的海盜,也是有一定官方背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