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2/2頁)

而更多的人,甚至沒有聽過安東,即便聽過的,也容易同安西、安南搞混,以為是挨在一起的一個區域。

名氣又小,環境又差,這樣的情況下,安東都督府的招民工作,顯然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困境。

不過,劉煦也是準備充分,早有打算,也抱定了極大決心。因為吏職人員的不足,他把自己的僚屬、侍衛、家仆,也都分派出去。朝廷每年下撥的一百萬貫,拿出一半,專門用來進行招民與撫民工作,所有在招民吏那裏登記的百姓,出發前,就先拿五貫錢的安家費。

當然,這個過程中,免不了一些招搖撞騙,拿了錢反悔的,結果也現實,安東沒去成,鄉裏也待不住,要麽被投入刑徒營,要麽就流亡他鄉,甚至落草為寇。

至於政策上則更加開放,劉煦也清楚,按照一般的移民條件,很難打消百姓的疑慮,誘惑力也有限,五貫錢也只是前菜。

所有移民安東的人,都督府進行授地,按照一人至少一百畝的基礎來算,只要通過都督府下的田籍吏登記確認,那就永久歸屬名下。

如果一個七口之家,舉家遷徙安東,那麽人還沒到安東,就已經可以稱之為坐擁千畝的地主了。

安東別的東西不多,就是欠開墾的土地多。除了按照一人五貫錢額外發放置屋費之外,都督府還會提供耕牛、糧種、鋤具等生產資料,以供租用,第一個十年免稅,第二個十年半稅,等到二十年之後,都督府才會正常收取朝廷正稅。

這樣的優惠力度,是空前的,也是誘人的。在這樣的條件下,不動心的人很少,哪怕是不毛之地,哪怕充滿兇險,也耐不住利益的誘惑。

尤其對於那些沒有財產繼承權抑或只是少量繼承權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改變未來的機會,既有眼前的得利,也有長遠的將來。按照安東都督府出台的移民政策,那幾乎是要“白養”他們二十年啊。

同時,安東都督府的公信力或許不高,但秦王劉煦的金字招牌可就不同了,這畢竟是天子的長子,身份最高的他都去安東了,那他們這些小民,又有什麽好過慮的,天子總不至於真把自己的親兒子放到一個不毛之地去吧。

懷著各種各樣的心思,很多人都在招民吏那邊,登記、領錢、準備行囊,然後踏上前往安東尋夢的旅途。

當然,劉煦也不是什麽人都要,按照他的要求,需要的是家室清白的農家子弟,還得是青壯年,廢人是不要的,勞動能力的保障是最基本的。

至於像罪犯一類的人口,那是另外一回事,安東地區也有專門的流所以及流犯管理制度,像刑徒營這當下大漢的特色產物,朝廷也抽調了幾支遠赴安東,支持開發建設。

即便如此,經過近五年的努力,安東都督府在移民上,前前後後也只招攬了不到十三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