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2/2頁)

更過分的是,劉皇帝把都察院交給盧多遜分管,名譽受損的同時,實權卻反而得到了增強,這如何能讓趙普接受。

但是,心中再是不滿,也不好表現出來,還得誇劉皇帝英明,還得笑眯眯地認下。當然,最讓趙普忌憚的,還是劉皇帝的這種態度,這般扶持盧多遜,難保有朝一日,會真讓盧多遜取代自己,簡單地來看,左右不過是劉皇帝一句話的事情。

以趙普的精明,如何看不出劉皇帝用盧多遜制衡自己的用意,調其回中樞,就是為了讓他與自己打對台的。

這並不足奇,但趙普難以釋懷的是,為什麽偏偏是盧多遜。宋琪、王溥他們多好,他們是君子,盧多遜可是個小人,小人也是最難防的。

此番盧多遜雖然吃了掛落,受了教訓,有所消沉,但這種人只要還有一口氣,說不準什麽時候,就會跳出來反咬一口,以做報復。

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而經此一事,盧多遜顯然會更加難對付,這也是趙普最為郁悶的事情。

在趙普這樣的心理下,朝廷平靜的表面下,暗湧仍在悄然積聚,只待下一次的爆發,這本就是個循環往復的事情,只要盧多遜還在中樞,那就無可避免。

當然,換個人也一樣,畢竟首相的位置只有一個,相權也是有限的,眾臣分食,卻又一個占大頭,其他人都會想多占點,這是人性,也是政治。只不過,換個人,或許不會向盧多遜那般激進,激進到毫無掩飾。

後退一步的盧多遜,也只是暫時熄了與趙普正面相爭的心思,但做事並沒有停下來,得到分管都察院的職權後,便是上任三把火。

第一把火便對都察院上下進行整頓,罷黜了一批在他眼裏“濫浮於事”的人,當然,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在打擊報復,因為其中有些人是進言非議過盧多遜的。

第二把火則是按照劉皇帝的意志,以揚州案為教訓,在朝廷內外再次掀起一波吏治運動,大力打擊貪腐枉法。

盧多遜是一點都不輕松的,同時,也通過在監察部司的工作,繼續發揚擴大著自己的影響力,只不過,人是得罪了不少,當然,他也不怕得罪人,畢竟都向劉皇帝賭誓了,寧願做孤臣,可不敢只嘴上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