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盡伏東北(第2/2頁)

在馬仁瑀領軍沿著鴨子河挺進時,在南線,侯仁矩同樣統領了一支偏師,他的進兵還要順利些,除了同蒲盧毛朵女真發生了兩次沖突後,並沒有遭到太多抵抗,最終成功占領率賓府,直面大海。

至此,大漢這次挺進東北的軍事行動,正式告一段落。

而隨著這次漢軍的進兵的結束,大漢對於廣大東北地區的統治也翻開一個新的篇章,東北的局勢也步入一個新的階段。至於是利是弊,還需留待歷史的驗證,但大漢,再度拓地兩千裏,不管實際情況如何,但表面上,看起來很漂亮。

……

廣政殿作為政事堂所在,也有太子劉旸固定的一方公案,經過通報,宰相趙普邁著穩健的步伐入內。

“殿下!”

“趙相免禮!請坐!”對趙普,劉旸給予了足夠的尊重,親自起身,招呼內侍奉茶。

兩年的時間過去,趙普還是一如當初,臉上並沒有增添多少老態,權力大概是最好的美顏藥了。

劉旸與兩年前相比,最大的變化,或許就是胡須越發稠密了,人也變得更加內斂,一舉一動,自信從容,而威嚴日盛。

寒暄幾句,趙普親自呈上一份奏章,解釋道:“政事堂收到秦王殿下上書,奏章上言,而今東北初定,上下未安,需要采取措施,推行制法,以致治安……”

劉旸眉頭稍微皺了下,接過翻閱。劉煦的這份奏章並不長,但意思表達得很清楚,態度也很明確,顯然,身在東北,劉煦是希望朝廷能夠徹底消化土地,歸化部族,推行漢制,在當地建立牢固而有效統治。

並且,劉煦提出了一套治理方案,核心措施在剿撫並用,具體的辦法則在於東北各地要害地區,建立城鎮,設置治區,招撫土著部民,編戶齊民,實行徹底的王化……

目標清晰,藍圖宏大,前景美妙,具體辦法也提出了,就是施行的難度太大。劉旸想了想,扭頭看著一臉雲淡風輕的趙普:“不知趙相對此,有何意見?”

聞問,趙普也不藏著掖著,淡定地說道:“秦王殿下的建議是可行的,只是,推行起來,卻沒有那麽容易。

這新增數千裏之土,道路艱難,交通不暢,蠻夷雜聚,想要由朝廷建立有效的統治,將蠻民盡數歸化,實非易事。

到目前為止,僅在各地設立的諸多戍堡,投入便頗多,若是再建立城鎮,那所需人財物力,將更多。

建成之後,要維護安寧,保持其運轉,更需大量職吏、官兵進行戍防,這絕非設立戍堡、安排守捉能夠相比的。

即便如此,對蠻夷的招撫歸化,同樣不易。蠻夷之所以為蠻,在於其野蠻,不知禮儀,不曉規矩,對他們推行漢法,只會事倍功辦。

況且,眼下王師橫掃東北,諸部族臣服,一懾於大漢兵威,二則朝廷仍保有其首領、貴族的基本治權。

即便如此,針對大漢戍堡、據點的襲擾,也未曾斷絕過。若依照秦王殿下的想法推行,恐怕會掀起更大動亂。

東北新下,畢竟不如西北、漠南……”

事實上,即便是西北、中北沿邊,在這兩年推行的“消滅部落,民族同化”的過程中,也是反抗頗多,逃亡難計,更何況東北了。

“依趙相之意,是不認同此策了?”劉旸問。

對此,趙普沉默了下,而後道:“東北情況復雜,秦王殿下謀劃太大太全,老臣以為,還當緩圖,急躁不得!”

當然,在趙普心中,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能夠給朝廷帶來多少好處?顯然,就眼下的情況來看,別說好處了,如果依劉煦之策進行,只會給朝廷增加負擔。

東北,開發一個遼東,對朝廷而言就已經足夠了……

聽其言,劉旸也不由陷入了思索,隱露猶豫,沉吟良久,道:“政事堂諸公都看過了吧,有何看法?”

趙普:“爭論不休,尚無統一意見!”

想了想,劉旸道:“那就召集臣僚,針對此事,再議一議,議出個結果!”

“是!”

劉旸又輕輕呢喃一句:“陛下常說,東北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足以讓國家享用不盡,只是未待開發罷了……”

聞之,趙普也說道:“若要完善利用,朝廷所需投入,也是巨大的……”

趙普的意思,劉旸哪裏聽不明白,搖了搖頭,道:“先議一議吧!”

“殿下,還有一事,或許您會感興趣!”趙普又道。

“趙相請講!”趙普一開口,劉旸就已經表現出了興趣。

趙普:“樞密院收到遼東軍報,扶風郡公馬懷遇,率領五百將士,沿著鴨子河北上,已然占領努爾幹城,兵臨北海,勒石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