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立場(第2/2頁)

說起來,在大漢的諸多政治派別中,幽燕集團一向是比較低調的,甚至連這個派別,都是其他人給其定性稱呼的。

這支由原幽州軍政要員組成的政治勢力,其核心便是東平王趙匡贊,這是毋庸置疑的。在徹底繳權的十余年間,為了打消皇帝與朝廷猜忌,也素來安分,並不積極參與朝政,更別提權力鬥爭了。

當初的幽燕集團,尤其是燕軍,更是被徹底打散消化,分布各方。但同樣的,經過十多年的蟄伏,這股勢力在大漢的權力場間,也越發不容忽視了。

東平王趙匡贊自不用說,在逐漸打消劉皇帝猜忌的同時,也成功攀上了婚姻關系,也越發受到重用,開始參與國家大事。

而像宋琪、宋雄者,更各自成為道司主官,宋琪更有登堂拜相的履歷。而分布在大漢軍政間的原幽燕文武,也在更為廣泛的地方發揮著作用,施加著影響。

當然,這股集團凝聚力或許並不強,尤其到了宋琪、宋雄這種地位,顧慮也多,也不可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但是,真到關鍵時候,趙匡贊開口,這二宋又豈能不給些面子,有些關系,是怎麽也擺不脫的。

而劉旸,顯然也是看準了這一點,他找趙匡贊,也是準備對宋雄進行一番保護性的建議,雖然與之並沒有什麽深厚的交情,但並不妨礙對他在遼東政績的認可。

在劉旸眼中,在東北亂事將發、走向不定的情況下,遼東更需要保持安穩,作為遼東的主政大員,需要承擔其責,這種情況,不該再糾結於朝廷既定政策,更加不能與朝廷的指導方針對著幹。那樣,不管是對遼東,還是對宋雄本人,都沒有好處。

或許劉旸自己都沒有發現,經過這麽多年的鍛煉與成長,他的眼界與思維也越發開闊,凡事往往著眼於大局,在為政處事上,手腕也更加靈活,也學會了妥協與退讓。而這些素質,是劉皇帝教不了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性情中的踏實與溫和,並沒有本質上的改變,這也算是難能可貴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