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2/2頁)

只要稍有變化,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甚至導致整個北疆的動蕩。核心問題,也正在於朝廷這些年收容安置的內附部族,當然,也有一部分從河西、榆林北遷的回鶻、黨項等族。

而對於這些人,朝廷仍舊處於一種初步歸化之中,並沒有建立過於牢靠的統治。劉皇帝之前,為何始終對契丹人懷有戒心。

不只是因為契丹大敵這個近乎慣性的思維,也因為北遷的契丹,有休養恢復之態。如今看來,這種本能的戒備,也有對大漢在漠南乃至整個北疆的這種薄弱統治有關。

心中不安穩,始終難以忽略契丹人的威脅,只要契丹人南寇,那麽漠南乃至整個北疆的安定都將受到挑戰。

“趙卿,你既然發現了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心中應當打好了腹稿吧!”劉皇帝以垂詢的目光看向趙普。

聞問,趙普不慌不忙地說道:“陛下,以臣之見,不外乎從兩個方面著手。其一,繼續向北疆遷移人口,用以填充諸邊,夯實大漢的統治基礎;其二,對於分布在北方的部族,實行編戶齊民,徹底吞並,將其化為漢民!只是,這兩項政策,並不容易推行!”

說著,趙普還輕輕的嘆息一聲。劉皇帝明白他的意思,拿移民來說,朝廷前前後後、斷斷續續,操作了近二十年,到如今也基本陷入停滯,除非繼續以強硬手段從內地道州遷民。

但是,用強制手段,也往往代表著民怨的產生,畢竟如非迫不得已,誰願意到邊地去討生活,至少到如今,朝廷外遷到西北的那數十萬漢人,怨憤之情仍未消退。

朝廷移民實邊,本就為了加強對邊地的控制,夯實統治基礎,但如果都是一些怨民,那反而是自加隱患。

說到底,大漢如今國內的土地矛盾還不嚴重,沒有那麽多無地的流民,沒有足夠溢出的人口用以遷移實邊。

至於對胡人部族進行編戶齊民,也不是沒有在做,只是,還沒有見到顯著效果,受到的抵觸很強烈,畢竟是這種徹底的消化吞並,侵害的可是那些部落、首領的利益。

此前,為了北疆整體的安定,各地官府也沒有過於強硬地執行,於當地的官員們而言,執行得好,功勞未必多大,要是把治下胡部給逼反了,那就是大錯了。

劉皇帝想了想,忽然堅決地道:“困難也要做!畏難懼險,不該是大漢的風格,正該迎難而上。移民實邊之事,強制不可,那便采取更加靈活的手段,制定友好政策,以利誘之,朝廷許以重利,再貫徹落實,不怕沒有漢民不動心。

對胡人編戶齊民之事,也要繼續推動進行,過去,或許迫於形勢,為求北疆的安定,不得不采取適當妥協。

但安於現狀是不對的,不能為求一時安寧,而為長治久安留下隱患。既然在大漢境內生存,那就要服從大漢的統治,朝廷的意志,不是一幹貴族、胡酋,就能違逆的!”

“此事,既是你提出的,就由你統籌計劃,推行實施!”

“是!”趙普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