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2/2頁)

與之配套的,則是對偏僻、貧窮地區官吏的考核升遷上,吏部將有大幅度的放寬與優待,並且鼓勵有志官員,前往偏鄙為官任職。

至於軍職人員,自不用多說,在過去二十年,劉皇帝從沒虧待過的,就是軍隊了,此番亦然,哪怕是調整過的職官俸祿,也只是與軍隊薪俸水平相當罷了。

而針對軍隊俸祿的調整,則局限於軍隊內部薪資體系的完善,加重邊軍、戍卒待遇的提升,維持宿衛、禁軍水平,削減地方道司衛戍,使差異化、層次化更加明顯。

至少,哪怕國家基本進入和平年代,當兵仍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同樣的,比起吏職與軍職,對勛貴待遇的調整,就更加具備針對性了,針對性的削弱。完全按照趙普籌謀的條文,由劉皇帝稍加修改,即行頒布。

最直觀的,便是自王爵以下,每年薪俸,皆有所削減。以親王為例,每年的俸祿從八千貫錢、一千兩百石糧,降為六千貫錢,八百石糧。

如今大漢的親王,也就是那幾名皇子,從兒子開始開刀削減,還真就能堵住不少人的嘴,讓人無可辯駁。

相比之下,勛臣人員的待遇,則保持不變,畢竟他們的職階無法傳承,也都是為國建立過汗馬功勞的,劉皇帝沒有必要以此虧待。當然,這也是一種安撫的做法。

從最直接的爵祿開始,貴族免稅田產的額度,也大幅度縮減,國公五百頃,直接減為一百頃,余者都需向各地官府重新備案。

直接利益之外,對於勛貴其他顯性、隱性的特權,都有所限制,當然,最終還要落實到執法上來。而執法隊伍的建設,也是接下來趙普主導的朝廷重點工作。

若是過去,朝廷出台這樣一份惡意滿滿的政策,大漢的勛貴們,只怕早就鬧翻了,那不服絕對會寫在臉上,表現在言行上。

但此番,一個個都沉默了,南市的血還沒有人去擦拭,西苑的禦宴更冷得驚人,再是不服,最終也只能憋在心中,不敢發作。

而符、李、趙等權貴家族,更是帶頭表示,響應接受朝廷的政策,也表示願意接受朝廷的監督,上報土產。趙匡胤甚至還提出,願意補繳過去的田稅,但都不需劉皇帝發聲,趙普便表態,過去的恩典符合朝制,不需從後補收。

最後一項舉措,則是朝廷的人事調整了,灤國公慕容彥超正式退了,工部由侍郎潘佑代管,這是個南臣,也是個改革派,更是趙普手下的幹將。

同時,崔周度拜相,兼管刑名、監察,成為負責大漢司法工作的宰相。另外,趙匡義為期不足一年的洛陽尹生涯結束了,被調到荊湖南道任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