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2/2頁)

倘若能夠是溫水煮青蛙式的上浮,引起的反應都不會那麽強烈。但是,問題就在於,漲得太快,漲得太瘋,讓百姓沒有足夠的反應以及適應時間。

也可以想見,過去只需花二十文,如今要用三倍的價錢去購買,換誰都會不滿,抱怨,如果沒有經歷過也就罷了,但偏偏大漢的百姓們享受了快二十年的低價鹽。

要知道,在西京,一個壯勞力,每個月的收入,平均只有三百文,因此,五十文一鬥的鹽,對於百姓而言,絕對是昂貴的。

於是,民怨積攢到一定程度時,朝廷也就不能在熟視無睹了。事實上,鹽價的上漲,固然有朝廷政策推動的緣故,商賈在其中顯然也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而在這份民怨中,“奸商”們也代替朝廷背負了不少罵名。

任何改革,在解決舊有麻煩的同時,也往往伴隨著新問題的產生,大漢自劉皇帝當政以來,經過了那麽多的變革,在這個問題上,劉皇帝君臣都是有十分清晰的認識,與足夠的經驗。

到目前為止,鹽事改革的利處已經很明顯了,朝廷也開始享受其惠,因而,當問題開始顯露,作為理政的行家裏手,趙普、王溥沒有任何的急躁,設法解決就是,無法解決,那便緩解。

“別看一個小小鹽價,卻是黎民百姓生計所系,如今鹽價上漲,有些過分。問題是朝廷政策導致,既然惹出了民怨,朝廷就得著手解決,以釋民怨,以安人心!”劉皇帝想了想,說道。

當然,也只是給了一個表明態度的指示。具體的事項,劉皇帝仍舊打算交給政事堂與財政司,具體的事宜,也只關心過問一下,他只看結果,如今的劉皇帝,已然完全進入垂拱而治的狀態了。

“感民怨之沸騰,太子殿下已然親自監督此事的解決,想來,財政司會盡快拿出一些切實有效的辦法!”張雍道。

“王溥、沈義倫辦事,朕還是放心的!”劉皇帝這麽說道,看了看張雍,吩咐道:“此事,你也盯著!”

“是!”

事實上,再怎麽改變,也不可能真的改弦更張,上漲的鹽價也不可能真正掉下去,至少已經從中獲取巨額收益的各階層與集體,是不會允許,首先在財政司這邊便會堅定這項政策。

即便迫於民情,施加一些手段,增加一些條令,稍微打壓一下鹽價,使其有所回落,也不可能再像過去那般,維持在一個極低的水平上。

鹽價,終究不比糧價。如果是糧價有這種瘋狂的變動,那麽毫無疑問,朝廷會施重拳,嚴厲打擊,因為這是真正能影響到民生以及社會問題的事。

大漢帝國還是以農業為根本的國家,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除了市鎮的百姓,一般的農民家裏多少都有些余糧,對於糧面的需求也很穩定,除非出現什麽災害,否則糧價是很難有誇張的漲幅。

鹽價過高,百姓還能忍忍,久了也就習慣了,要是吃不起飯,那就可能造反了,那造成的危害,可就大了。

因此,都不需出結果,劉皇帝心裏便已然有數,將來的鹽價,仍舊會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直到百姓們接受並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