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2/2頁)

蕭思溫:“正是!臣南來之前,臨潢府便有傳言,若事不可為,遼廷當行遷徙之事,移都漠北,將所有力量集中在平定漠北事宜上,以避大漢兵鋒!臣以為,這並非流言,遼主或許已然有這個準備了!”

聞此,劉皇帝頓表訝異,說道:“契丹定都臨潢府,可已有五十余年了,這等舊都,興業之城,耶律賢能舍得?就不怕遼國人心,徹底消散?”

蕭思溫答道:“陛下當知,奚人歸附大漢之後,遼京痛失南面防禦依托,如今的臨潢府,已不再如過往那般安全無憂了!雖有潢水可依,然去歲王師北上,險些遭破,今春以來,董將軍數度提兵北上,飲馬潢水,雖遠隔百裏,亦能感天兵之鋒利,臨潢府也是數驚。

遼國已是內亂不已,上京雖為都城,然長受大漢威脅,久留難安,遼廷也擔憂,倘有一日,王師大舉北上,屆時必定難守。

與其落到可見之危局,莫若早作決斷,及時舍棄,轉移漠北,既可遠避大漢兵鋒威脅,也可全力平定漠北!”

“遁至漠北,就可得安了嗎?數千裏外,就可躲避大漢的兵鋒了嗎?”劉皇帝冷冷道。

蕭思溫道:“縱然大漢能夠千裏遠征,但在漠北作戰,朝廷所面臨的困難以及可能付出的代價,也將更甚於前番兩度北伐,漠北作戰,於契丹而言,勝算也將更大!

遼主近臣韓德讓曾說過,若事到關頭,漠北將是遼國最後賴以興復之地,遠避大漢,平定內亂,休養生息,蟄伏以待他時,便是韓德讓給遼主的建議!

陛下或許不知,韓德讓雖是漢臣,但遼主十分信任他,並且此人,也是遼廷諸臣中,極具見識與能力的人,有其輔佐,遼主最終的抉擇,可想而知!”

聞言,劉皇帝沉吟幾許,終是輕輕一嘆:“若遼主真有其志,那朕就更加不能放過了!他想學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嘗膽,但朕可不是夫差!”

“陛下英明遠略,漢師所向無敵,契丹縱然遠遁,臣堅信終將臣服在大漢鐵蹄之下!”遲疑了下,蕭思溫再度吹捧。

“不過,真有那麽一日,那這契丹,可就真被打回遊牧政權了!”劉皇帝又不由調侃道。

當日,劉皇帝同蕭思溫聊了很多,後來甚至把趙普等軍政重臣叫來,一並聽取蕭思溫對於遼國內情的匯報。並且,當場封蕭思溫為內閣學士,待詔宮門,以示恩遇,隨時召見聽取意見。

而不久後,隨著遼國更多的消息傳來,也證明了,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偏離蕭思溫的那些意見與預測。

遼國那邊,果然緊鑼密鼓,調兵遣將,對漠北進行一次強力的平叛行動,同時,遼上京那邊,也隨之而動,遼主耶律賢遷都了,脫離宮室,重歸殿帳,遠遁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