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2/2頁)

劉皇帝也沒有等他徹底想清楚,便道:“此番朝廷相召,可謂一呼百應,諸夷影從,原因為何?那是大漢國力強盛,武德充沛,他們不敢不從,邊地或有齟齬沖突,但讓他們正面對抗朝廷,與大漢為敵,他們同樣不敢。”

“他們對大漢,如今是畏服,先有畏懼,而後臣服,胡人畏威而不懷德,這乃是自古以來顛撲不破的真理!

此番,大漢欲與之共襄和平,最重要的前提,便是自身強大,強大到他們畏懼,不敢側目,難纓兵鋒,否則,我們的善意,對於這些蠻夷而言,就是軟懦,是示弱!”

“因此,只要大漢保持強盛,那麽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都將在朝廷的掌控之中。但是!”

說到這兒,劉皇帝停頓了一下,表情也變得異常嚴肅:“大漢如今的強盛,能夠保持到何時?倘有一日,大漢國力衰退了呢?國家的人財物力,難以支撐眼下對諸邊的戍守呢?

即便是當下,朝廷對於邊鄙之地的控制與影響,仍舊是薄弱的,倘若有那麽一天,大漢不再有當下之威勢,又將是怎樣的結果?

屆時,眼前的疥癬之疾,就可能化作惡疾重症!”

聽著劉皇帝說出這些話,劉旸臉色不由得發白,那是一種緊張的表現,雖然有些難以接受,但劉旸也不由自主地往那方面想,並且也不得不真正重視起來,兩眼一種,也浮現出少許的憂慮。

“我可以告訴你,此番朝廷的退步,只是權宜之計!似你所言,保十到二十年安定和平,那二十年之後呢?想要真正的安定,根本還在於大漢己身,那麽,你覺得,大漢能夠永遠保持強盛嗎?”